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周观点:温总理“话要倒过来说”李毅中怒斥矿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17:47 人民网

  本周关注·七台河矿难

  ★黑龙江七台河146名矿工确认遇难

  来自黑龙江七台河“11·27”事故救援指挥部的消息证实,截至11月29日21时,已有146人确认在本次事故中死亡,其中,井下遇难矿工144人。

  

一周观点:温总理“话要倒过来说”李毅中怒斥矿主
☆感怀遇难矿工妻子流下冰泪

  有这些冷对生命的疲软意识存在,我们就不能巴望守护生命的每一关口都设置得精细。可见,要甩掉矿难频发的惨痛代价,就须革新我们的思维惰性。除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安全制度革新外,离不开“珍爱生命,加强防范”的举国生命安全意识的铸就。那么,就从记住王萍眼角上滴落冰泪开始吧!

  必须澄清对矿难的两个认识误区

  具体地讲,当前必须澄清对矿难的两个认识误区。第一,煤炭行业原本就有着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矿难的不可避免性。言下之意,似乎中国现在矿难事故接二连三,不值得大惊小怪。持这种论调者没有看到,世界文明的进步带有共时性和整体性特征,不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就可以拿一百年前美国矿难的数字,来对中国今天的状况进行自我安慰。第二,作为导致矿难重要原因的“官煤勾结”和腐败现象主要存在于私营煤矿中,治理矿难主要是要整治私营煤矿。必须指出,“矿难背后的腐败”和“官煤勾结”并非媒体和舆论的臆想,而是被大量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存在。

  ★李毅中怒斥国有矿矿长: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问该矿矿长马金生和姜姓总工:“你们知道《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吗?”二人一脸茫然。李毅中提高声调,再次问:“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两个文件?”二人低下了头。李毅中怒斥:“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为何政令总是不通?政令出了中南海又如何?

  不论是大大小小的煤矿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还是官煤勾结,都可将之归结到政令不通上来,然而,为何政令总是不通――出不了中南海或者出了中南海也难落地?这与官员的权力来源问题显然密切相关。官员权力由上级任命而不是公众赋予,那他们就会更多地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他们就不会有落实保证民众安全的文件的动力。而倘若反过来,若出了安全生产事故,则就有一长串的官员都会被公众问责、罢免,那官员们怎能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贯彻文件、落实安全措施呢?

  “怒斥”之后应该做些什么?

  不论是大大小小的煤矿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还是官煤勾结,都可将之归结到政令不通上来,然而,为何政令总是不通:出不了中南海或者出了中南海也难落地?这与官员的权力来源问题显然密切相关。官员权力由上级任命而不是公众赋予,那他们就会更多地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他们就不会有落实保证民众安全的文件的动力。而倘若反过来,若出了安全生产事故,则就有一长串的官员都会被公众问责、罢免,那官员们怎能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贯彻文件、落实安全措施呢?

  本周关注·温总理“话要倒过来说”

  ★温总理“话要倒过来说”让人感动

  温家宝还到南岗区奋斗小区慰问群众。在67岁的居民杜继亮家,温家宝亲切地询问了家庭情况。杜继亮的大女儿说,“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很好。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心里。”温家宝说,“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话要倒过来说”,是正本清源

  “话要倒过来说”,是正本清源。有多少话需要“倒过来说”,就有多少事需要“倒过来做”。领会总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我们修复那些被颠倒的关系和被颠倒的话语。无论是提供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还是治理污染、架桥修路,都是政府的本分,是其应尽的义务,公民不必为此“感谢”,政府也应像温总理一样不要轻易接受公民的“感谢”。相反,如果政府做得不好,公民有权以主人的身份提出批评乃至追究公仆的责任。

  “话要倒过来说”,是官之常情

  惜乎这样的人之常情、官之常情,现在被我们一些官员忘记了。总是高高在上,总是老子天下第一,总是有救世主思想,总是有一股“君临天下”的派头和威风,牛得不行,狂得可以,傲得惊人。把人民群众的感激视为本该如此,把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给民众办的事看作一己恩赐,而就是不会心存一份对民众的感激之情!有的甚至还有深深的“愚民情结”,骨子里轻视、漠视、藐视、鄙视民众。严重的,腐化堕落,以权谋私,背着民众,挥霍民脂民膏,走向了民众的反面。这些人,还有情吗,还有义吗?他们还有一点“民味”、人味吗?

  本周关注·医疗改革

  ★卫生部部长称不要争论医改成功与否

  我们不要争论卫生改革成功不成功,但我们要看到医疗卫生事业在体制、机制上确实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

  争论医改成功与否有什么不好

  其一,医疗改革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当然有权评价。既然允许评价,自然也就应允许说不成功。

  其二,医疗改革是一项典型的公共事务,改革理应在阳光下进行。假如改革的方向没错、“路数”正确,改革的成果肯定会有所显现,而作为享受成果的百姓是最讲实事求是的。即使部分极端者以“失败”论之,也不可能动摇人心所向。

  其三,如此重大和复杂的一项改革,无疑需要集中众人智慧。持“失败论”者,假如他说不出可以服人的理由,其言论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真正的社会影响;而凡发生了社会影响的“失败论”,可能有其道理,这恰恰需要改革主持者认真听取、研究。

  别误读了高强的“不争论”

  高强是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作那番讲话的。也就是说,高是在他主管的系统内部发表意见,他所谓“我们不要争论”中的“我们”,可以认为是指卫生系统内部人员。换言之,他是在要求医疗卫生系统内部不要争论医改的成败得失。他没有,也无权要求民众在医改问题上住嘴。至于他要求其系统内部息争这一做法,是对还是错,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看病难与贵之外命悬医护信用

  在热议医疗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建立医生信用多说几句是有必要的。以往,我们依靠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来建立医生信用,这在今后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仅仅依靠这样的方式远远不够。打破公立机构垄断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却仍然是浅层的外在表现,因为医疗专业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垄断。医护信用的建立,必须依靠健全的医疗监管机制。

  本周关注·裸奔讨公道

  ★儿子工伤致残拿不到赔偿 老父裸奔讨公道

  老汉的“出位”引起上千人围观。解放碑派出所民警闻讯赶到,让老汉穿上衣服。民警劝说他:“老师傅,莫着急嘛,你的心情大家都理解,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早点解决问题。如果你感冒生病了,不就没人照顾病人了?”

一周观点:温总理“话要倒过来说”李毅中怒斥矿主

  ☆裸奔讨公道扒下谁的皮

  刁老汉父子的遭遇极具标本意义,透视其脉络,折射出民工维权时屡屡面对的制度困境:悲惨的作业状况就已埋下了隐患,出事后没有保险无异于雪上加霜,千辛万苦打赢官司却遭遇执行难。其实不管是跳楼还是裸奔,都指向一点,那就是民工的权益屡屡遭受践踏。年关将至,欠薪风暴又将刮起,不破解讨薪难这个制度困境,还会有更离奇的悲剧发生。

  讨公道,为啥只剩裸奔一条路?

  与两年“几乎跑断腿”的四处求告相比,这裸奔,有效不说,省钱不说,还该算是最不费力的了。当然,别扯上什么人的尊严。老汉作践人的尊严了吗?似乎没有。老汉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正可说明,老汉是懂得自尊的。老汉一裸奔,就“奔”出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说明社会也是重视老汉的尊严的。

  ☆老汉裸奔法律光身

  在热议医疗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建立医生信用多说几句是有必要的。以往,我们依靠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来建立医生信用,这在今后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仅仅依靠这样的方式远远不够。打破公立机构垄断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却仍然是浅层的外在表现,因为医疗专业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垄断。医护信用的建立,必须依靠健全的医疗监管机制。

  本周关注·400耳光打出才女

  ★该不该?400个耳光打出钢琴才女

  在不久前举办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在谈到女儿的成才经历时,惯来认为“不打不成材”的胡东振却开始反思: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不会再逼女儿学钢琴。

  ☆“400耳光打出才女”是个法律问题

  将父母对子女的体罚视为天经地义,这据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东方家庭伦理的特色。不少人相信,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父母特定的权威地位赋予他们体罚甚至殴打子女的特权。但是,法律终究是约束所有人的规范,保护人身权利没有任何藩篱――这里没有任何“温情”可讲。

  ☆耳光教育?孩子不是家长的实验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胡东振为了女儿成凤,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似乎令人感动。在一般人的眼里,做父母的所有付出和牺牲,全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不尽然。比如,有些父母在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同时,是否也有光宗耀祖的念头?是否也有借子女的成功为自己脸上增光的心思?尤其是这种“耳光教育”、“魔鬼训练”、“赌博式教育”,做父母的是否也想借助子女的成才来证明自己教育方式的成功,并进一步证明自己是成功的家长乃至伟大的父母?

  本周关注·博导下课

  ★终身制被打破 吉大45名“博导”落聘“下岗”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个举措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罕见,被一些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

  ☆破冰?当心45名“博导”下岗的反向激励!

  吉大的博导选聘制度最大的瑕疵是可能导致“反向激励”问题。即广大的博导们为了“保位”,争着去申请科研项目,但由于僧多粥少,可能会导致跑穴、寻租现象的愈演愈烈;一旦项目到手,便拱手扔给研究生,然而迅速投身到下一个项目的“申报战役”中去。第二个问题是,研究生怎能在导师选聘制度改革中没有一丝话语权。“因导而师”―――这是“导师”这一称谓最直观的诠释。选聘制度是为了提高导师的层次、能力与素质,但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最后的受众―――研究生能练得一身真功夫。但现在的选聘制度却成了“上流游戏”。其实研究生最了解自己的导师了,然而谁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呢?

  ☆不“博”下课,不“导”更应下课

  光有博导不“博”下课还不够,博导不“导”更应下课。时下,博导醉心社交疏远科研的现象普遍,可疏远教学的现象更普遍;忙于社交的博导不搞科研不搞教学现象严重,可不忙于社交的博导只搞科研不搞教学的现象更加严重。因为,既有的考评机制决定了他们只要搞科研,就可以享受足够的利益和荣誉―――因此,对疏远教学的博导更应当采取纠偏措施。

  “博导”下课真正需要改的是选聘机制

  研究工作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选择而不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尺度,需要“个人心灵的自由”。为了让我们的“博导”选聘机制不要不小心淘汰掉真正的学人,为了让博士生能够在缺少羁绊的导师指导下自由地学习,我们需要的“博导”选聘机制必须将保护学术自主的原则放在首位。否则打破“博导”终身制就只能将高校教师置身在“被除名之恐惧”之中。事实上,鼓励教师自我设限,这对于学术品质的提升,对于知识创新的实现,都可能是悲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