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家编书议(书里书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5: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洪

  很多读者选书的第一标准,往往是作品下的署名。在他们看来,作者知名度大小、是否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很大程度上关乎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许国璋先后主编的英语教材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印刷几十次,销售几百万套。书

店里经常听到的对话是,有许国璋第几册云云。面对这样的盛况,许国璋先生非常清醒,“‘许国璋英语’之大行其道,只表示英语界的落后。”30年后受外研社之邀,主持《新编许国璋英语》,他仍毫不松懈,花了五六年时间,从数千篇文章中反复选择。自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更何况这有心人还是一流的学者呢。

  虽然有各种新兴媒介相助,名家之所以名传遐迩,著书立说仍是一项重要基础。洋洋洒洒的大作署上名字,意味着声誉,更饱含着责任。轻率上阵不足为取,糊弄为文更是造孽。在《故宫退食录》序言中,王世襄先生评价朱家溍先生主编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的第十二册时说:“其中固然有他研究有素,出色当行的,但也有比较冷僻,须下功夫搜集资料才能完成的。他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允许主编署名,不光是干巴巴一个单位名称,博物馆、科研所等编纂图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出现这样的气象,这些学问家乐此不疲,老当益壮的背后,是名副其实的严谨和水平。

  现在,随着图书品种增多,厚度见涨,价格上扬,市场躁动不安。名家撰著、点评、策划、推荐、顾问、主编的各类图书,也愈发多起来,一些不协调的身影混迹其中。读者须擦亮眼睛,别让其蒙混过关。往往只因某某是权威、名家,就得表示谦虚和尊敬;别人说好,你即使看不出妙在何处,却违心随声奉和,恭维有加,不敢去挑毛病找问题,诱使得你替人家吹喇叭,蛊惑得你轻易掏了腰包。

  慨然称大,矜奇炫博,立异鸣高,逾越自己的专业,妄加“睥睨天下”、“挥斥方遒”的名家大作,是其中一种。草台班底,一哄而上,借名家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红利”预分,交易在手,以此来蒙蔽读者,也非个别现象。本是吉光片羽,蜻蜓点水,灵感闪念,非要抻出体大思精的鸿篇巨制,变成可供众人享用的佳酿醇蜜,于是乎只要学生、门徒群起为之,操刀动笔,注水充气,规模、速度上去了,其他却无法保证。这也是屡见不鲜的情况。凡此种种“水货”,与某些出版者显气派、造声势的包装要求一拍即合,心有灵犀一点通,成龙配套的丛书套书文库之类源源不断地出笼亮相了。君不见新书发布会、签名售书等等活动,恨不得将“名家”炒成人见人爱的明星。

  面向各类考试和孩子们的图书中,这些标榜着名牌的赝品尤其泛滥。读者们作为不提笔写作的批评家,时间长了,也会识破它们的真面孔。所谓名家很大程度上是靠读者培养起来的,没有众多的阅读者,名家之名无所依傍。但愿名家在挥毫提笔,签上大名时,先自消自灭了“谢公不出,如苍生何”的心态,再斟酌一番是否“有我不多,无我不少”,添加足斤足两的自知之明,不再被虚利浮名障眼挡路。否则的话,“启功教你孩子练书法”之类的书,也离闪亮登场之日不远了。幸而像启功先生这样的睿智哲人,始终不为流俗所染,不管风吹浪打,自有一定之规,“写字不同于练杂技,并非有幼工不可者,甚是相反。幼年于字且不多识,何论解其笔趣乎。”

  70多年前,鲁迅1933年在《作文秘诀》一文结束时说过的一段话,常常被视为“白描”手法的真谛。其实鲁迅先生是拿它教诲年轻人写作,并警示那些拉开架式作指导状的名家,拿出真货色来,收敛了骗人的把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04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