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技术引进有害于自主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5:48 中国青年报

  卫志民

  ■技术引进绝非依附于人

  ■自主创新亦非闭关自守

  在国际竞争中不同国家的企业会在竞争中寻找到自己具有优势、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在国际范围内与别国企业一起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这个分工体系可以保证我们所控制的经济资源能够得到较有效率的利用,从而有助于我们经济规模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不能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就说是“依附于人”,就一定被“任人摆布”,这太悲观和自卑了。软件和飞机是重要的,小麦和石油同样是重要的,衬衫和鞋子同样也是重要的,虽然美国可以生产“波音”,我们暂时还生产不了,但如果美国生产了衬衫,它就无法再生产波音飞机了,因为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它把宝贵的经济资源错误地配置到服装部门了,没有资源去生产波音飞机了,只好穿上1000美元一件的自己生产的衬衫骑着自行车去长途旅行了。我们只有今天生产衬衫,才能够更快地积累起资本来,不断提高我们的产业结构。

  你也许认为这个分工不公平———你生产服装,别人生产软件与飞机。但这是由你自身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只要是自由贸易、自主投资形成的分工体系,不是(军事)强制形成的,这个分工体系就是最有利于你的,自由竞争形成的生产分工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你找到你最有竞争力的位置,这个分工就最有利于你,就最有利于你积累资本,就最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产出水平和生活水平。尽管这个分工有时似乎不利于满足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但还有什么能够比我们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的经济发展的奇迹更令我们感到自豪、更为我们赢得民族尊严的呢?

  开放了市场是不是就不能得到别人的技术呢?首先,开放意味着竞争,竞争是效率与繁荣的基础与源泉,所以你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国家在封闭的经济系统中实现了持久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经济繁荣。其次,市场开放以后,产品的流动是技术扩散的一个重要渠道,就犹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先进技术扩散到欧洲一样,外国产品的进入,同样会不可避免地将先进的技术、生产组织方式、管理经验、营销技巧带到国内,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不愿意将有些产品卖给中国。这也是为什么站在某一领域最前沿的企业,只有依靠巨额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持续的创新才可能勉强摆脱模仿者的追赶的原因。第三,随着外国公司将生产基地移到中国以后,技术扩散的速度空前加快,中国人不是仅仅可以看到优秀的产品,还可以亲自加入到他们的生产过程和研发过程中去了,这些熟练工人和研究人员的发展很难说是有害于民族产业的发展与研发能力的提高。

  也许有人会说外国公司不会把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转让给我们。其实,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没有得到最先进的技术呢?那是别人的东西。当然国内市场也是我们的,但开放本身就对我们有利,况且跨国的商品的流通、人员的往来、资本的流动已经不可避免地为我们带来许多先进的技术、经验和思想。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开放的经济系统获得这些东西而不用担心侵犯知识产权,而且我们还可以购买到许多的先进技术,这就是后发优势。虽然我们在大多数领域远离技术进步的前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必再经历先发展国家所经历的漫长、曲折而昂贵的发现之路。我们可以付出较低的代价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积累起的技术知识体系,学习和推广比开发要付出小得多的投入和时间,从而节省昂贵的研发费用和时间。

  是不是外国公司不将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们,我们开放市场就没有意义了呢?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仅仅在最前沿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差距不是几年或几个月,不是外国公司不将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们,市场的开发就没有意义。

  我们和发达国家在大多数领域在技术、设计、研发、国际市场的营销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些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不那么先进的技术也对提高我们的资本积累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的高度、本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有巨大作用,也比我们支付高额经济代价去“二次独立发现”要经济得多。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更快地到达前沿的位置,只有在一个领域的最前沿才能够真正地进行创新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本国创新能力的不足是现有创新体制的反映,不能迁罪于市场开放与国际竞争,竞争恰恰是进步的动力与源泉,如果我们不去改革阻碍聪明的中国人发挥自己的智慧的制度环境,关起门来的话,连学习的机会都丧失了,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

  当然,那些我们在目前非常需要、又购买不到的关键技术,我们当然要靠自主研发了,如敏感的军事技术、有广泛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等等,但我们一定要对这些需要自主开发的技术进行科学和严谨的论证,要和对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客观、真实的评估结合起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