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务实创新求突破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9:19 云南日报

  今年秋季新学期,全省中职院校招生回暖、形势喜人。麒麟区职中招生首日就完成计划,在调整资源扩大招生后,在校生已突破万人规模;玉溪市职业学校招生全面飚红;昆明市技工学校在对部分热门专业“硬性关门”后,招生总数仍比原计划超出25%。由于生源较好,部分中职学校只得临时设置招生分数“门槛”来控制招生规模。今年,全省中职学校招生数比上年增加1.6万人,在校生数达到31万人,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中职学校从长期徘徊中走出困境,得益于全省上下发展职业教育付出的艰辛探索和努力。

  曲折徘徊不前发展失衡

  我省中等职教各项指标从2003年出现全面下滑。与上年相比,在校生和毕业生数分别减少1.23万人和2.78万人。200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增加8所,而中职学校减少19所。中职学校招生总量虽然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但有6个州市招生继续下降。同时,全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减少2385人,减幅达12.9%,校舍面积减少41万平方米,减幅达10.1%。2004年,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30.38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由1998年的1.45:1下降到2004年的0.69:1,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薄弱的环节。

  在办学规模萎缩的同时,很多中职学校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老化和短缺,缺乏实训、实践基地;师资数量不足与学历达标率偏低并存,又直接影响着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就业优势。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在近年来举行的各类大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上,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职业技能”的倾向,为招聘对象设置的“门槛”基本为本科以上学历,大批中职学校毕业生备受“双选会”冷遇。为拓宽就业渠道,部分中职学校千方百计开辟出向省外发达地区甚至国外输出劳务的通道,也因缺乏劳动保障而难以持续。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影响,部分中职毕业生即使从业,其贡献与所得也得不到社会的相应认可。事实上存在的职业歧视,使中职学校办学困难重重。“出口不畅”导致的“进口难旺”,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进一步加剧我省中职教育的发展失衡。“十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是我省各类教育中唯一未能完成五年目标的类别。

  原因转轨时期应变乏力

  我省中职教育长期徘徊、发展失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客观上,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可以“包分配”、端“铁饭碗”,一直是吸引生源尤其是农村生源的优势。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模式的实施,高校连年扩招形成的“普高热与职教冷”等,都在事实上削减了生源报考中职学校的热情,形成了中职学校生源下滑。与此同时,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又使国有企业这一中等职教传统就业的主渠道,面临着用工结构的转变和就业需求减少的局面。尽管近年来非公企业在吸纳中职毕业生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市场化运作初期用工制度的不规范,又导致中职毕业生“望而却步”,中职学校办学难以良性循环。

  从主观上看,作为最早与市场需求接轨的中职学校,在办学观念转变、办学结构调整和教学模式改革上没有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甚至仍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模式:定位不准确、办学无特色、招生靠计划、专业设置陈旧、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这种状况使得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不能忽视的是,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艰难时期,一些地区、一些主管部门及行业领导对发展中等职教产生动摇,没有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的角度,积极研究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采取足够的措施统筹解决中职学校的实际问题。致使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办学条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部分地方在优化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时,没有切实防止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从而使本应大有作为的中职教育,长期徘徊不前,发展滞后。

  探索接轨市场改革求生

  在经历着办学转轨、适者生存的阵痛后,许多中职学校开始转变办学观念,探索与市场接轨的办学途径。近年来,一些学校主动深入到城乡学校组织生源,开展招生咨询,并把招生的重点放到农村。省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制定实施了中职学校验证入学政策,实行凭初中毕业证免试入学。为拓宽就业渠道,许多学校主动走出校门,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反馈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部分学校还采取就业与顶岗实习挂钩,使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得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创造了“实习即就业”的校企共赢的就业模式。许多学校通过加强校办企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周期,通过面向市场开展生产服务和各类技术培训,补充办学经费,探索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许多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办学思路、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色,强化技能培训,使理论课与实习课比例各占一半,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得到逐步落实。教学中积极尝试模块化教学、订单式培养、弹性学习制度,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部分国家级、省部级中等职业学校依托办学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与县级职业高中、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合办学;主动占领教育培训市场,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培训,面向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拓宽办学领域。然而,由于全社会还未形成有利于职教发展的大环境,办学改革大多数属于局部推进,全省职教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不高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

  转机优化环境曙光初现

  中职教育面临的办学困境,引起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3年启动的全省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工作中,职教改革被列入四类试点之一,并选择职教基础较好的玉溪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调研,分析研究我省职教发展现状,为职教改革把脉。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职教在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普遍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中的特殊作用,省委领导明确提出,要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来抓职业教育,把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尽快改变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不利局面。同时,要求职教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多方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制定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作为指导“十一五”期间职教发展的蓝图。

  抓住职教发展的大好机遇,试点地区玉溪市积极统筹区域内职教和培训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通过合并、划转等多种形式盘活并优化职教资源。通过组建集团形成校企联合,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评价激励机制;严格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等,为职教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麒麟区花大力气调整优化职教资源布局,重点办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区职中,突出精品意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目前,全区普高和职高在校生比例基本上达到1:1,实现了普高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昆明市积极营造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在全市大张旗鼓地举办技术技能绝招、绝活、绝技及先进技术展示,营造学技术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职教氛围。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全省职校布局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职教学校校均规模由1999年的736人上升到现在的967人,128所学校分别成为国家、省部级重点职校和示范性职业高中。截至去年底,全省以各种形式投入2亿多元资金支持职业高中建设,中职学校自筹近3亿元资金用于新建、改扩建校园。全省30多所学校试行了弹性学分制、模块教学和“双元制”等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全省已有三分之一的职业院校建立了职业资格鉴定站,云大等5所高校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从而为我省职教走出困境、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

  罗 霞(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