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考场连坐:诚信教育黔驴技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10: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闻回放

  “一人作弊,株连全班”。不久前,武汉大学宣布今年起开始试行无人监考制度后,立即在全国大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而最尖锐的批评声音,莫过于讥笑武大把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连坐制”重新搬出来。

  赞不错的诚信试验

  这种无人监考是自愿的、选择性的,不知反对者哪里来的这么多奇谈怪论!既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同意、选择参加无人监考,那么监督就是每个考生的义务,出了问题,大家共同承担有何不妥?权利和义务始终是对等的,这天经地义。而且即使出现了作弊现象,代价只是取消本次考试,以后重新安排考试,这又有何不妥?

  无人监考不仅仅是考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考人格。有人担心“无人监考”将导致集体作弊,笔者认为太危言耸听了,管理是要严格,信心也不必丧失。正如有的商业银行为大学生发信用卡一般,到了毕业时会给每个大学生出具一份“信用证明”,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信心,同时也是一种监督。

  对于这种引起争议的考试模式,笔者坚信它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马启亮)

  弹威逼利诱诚信教育怎能如此异化

  一人作弊,全班连累———武汉大学别出心裁的诚信教育注定面临一场“口水淹没”。事实和经验证明:以往我们很多诚信教育,在形式或目标上给人以表象期待外,实质很难产生令人信服的教育效果。

  更值得担心的则为———对传统诚信教育心存无望后,五花八门的诚信教育开始粉墨登场。简单的逻辑大体如此———你要诚信啊,你诚信我就给你奖,你不诚信我让你受罚。武汉大学的诚信教育就是这么回事,你诚信我就让你们班无人监考、对你们高度信任,你要作弊,那么不客气,全班取消成绩。

  将个人诚信教育束缚于对集体荣誉的敬畏,依托在物质奖励的诱惑,说到底,这是对诚信教育的误解,更是对诚信教育的异化。当诚信需要功利来诱取,当诚信需要惩罚来震慑,当诚信需要投机取巧来装点,这样的诚信何以称诚信?这种装点过、表面化的诚信,其实是对诚信最大的讽刺。

  用功利诱惑来的诚信,慑于惩罚下的诚信,是“伪诚信”。很显然,我们的诚信教育已相当程度地陷进这个“泥潭”。(木可)

  第三只眼

  “考场连坐”本末倒置的诚信制度

  “连坐”在现代法律中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儿,叫“连带责任”。在刑事领域,“连坐”已被取消,但在民商领域,“连带责任”却比比皆是。比如,张三向银行贷款100万元,李四作无限担保,张三若还不起钱,李四就要倒霉。

  现代经济社会的更多场合里,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人们也“天经地义”地要为别人的过错受过。

  “连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其实在封建社会早就证明了。当时的政府机构很小,最低就到县级,县太爷就一个,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副职。在西汉,每万人口只有22名官员,明朝洪武年间最低时只有4名官员。这么少的官要管好这么多的民,一定程度上靠的就是“保甲”和“连坐”。现代经济学的关于信息成本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连坐”的合理性———在一个群体中,执法者能发现整个群体的情况(比如说有没有命案发生),但他无法或很难监督到群体的每一个人(不知道谁是凶手,信息成本太高),而群体的内部很容易互相监督(某家的鸡和狗在半夜乱叫,邻居都可以知道,信息成本较低),这时候就可以赋予个体一定的监督权利,同时要他承担一定的监督责任(报告和制止),这样整个社会的管理成本就大大降低。

  回到武大的考试制度上来:监考者获得谁作弊的信息成本是很低的;相反,考生很难知道谁在作弊,除非他在考试过程中东张西望。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中,关于信息成本的分配是完全本末倒置的。“连坐”考验的不是诚信,而是监督的可能性。笔者非常担心,在这样毫无依靠(考生不能知道、也不能保证谁有没有作弊)的情况下,承诺要“诚信”,却会输得很惨。(黄楚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