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心武争议事件由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11:04 生活报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刘心武以研究《红楼梦》为名,开始对秦可卿这个人物进行深入地“挖掘”,先后写出了《秦可卿之死》等书籍。最初应该只是一种小说创作,但后来可能觉得这个故事越来越像真的,所以在王蒙的一句玩笑话之下,开创了“秦学”,将小说创作“拔升”到了学术研究层面。但当时的影响很小。

  2004年12月初,央视10套《百家讲坛》推出《红楼六家谈》系列节目,邀请六位专

家作家对《红楼梦》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这其中就有刘心武,在12月7日~8日,刘心武讲了“揭开秦可卿身世之谜(上、下)”。因为刘心武的理论在这些人中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所以相对于红学家们枯燥的、美学的、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刘心武倒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那时候“秦学”虽然通过权威媒体的传播在听众中引发了争论,但那只是大家内心的想法,并没有激烈地交锋,只是私下的,没有摆到桌面上。

  2005年4月~7月,《百家讲坛》一下子推出了刘心武“秦学”的系列节目。央视的理由是听众强烈呼吁,刘心武的说法是央视邀请,没理由不去。这一顿“秦学”的狂轰滥炸,让喜欢和讨厌的人都有些坐不住了。

  当时网上的一些论坛已经开始了关于刘心武的争论,支持和批评的都有,在国学网站论坛上,一位网友表示还给央视写了信,要求停播。

  刘心武对一些网友的批评回应说,不要以小欺老。对“秦学”具体内容并未涉及。

  网友的争论还不足以使刘心武成为热点,媒体的介入才使整个事件推向高潮。

  我最早看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是吴祚来先生的《从刘心武“包二奶”看知识分子的堕落》。这之后,有一家媒体为了探求刘心武的理论是否有道理,采访了一位红学家。红学家对“秦学”相当反感,说那是毫无根据的猜谜。自此,红学家开始走上争论的前台。媒体采访红学家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媒体总不能找一个网友或是普通市民去解读,那样没有权威性,传播信息似乎不负责任。但就是这个权威性,引发了后来更为激烈的大争论。

  刘心武对红学家的说法也给予了回应,说自己是以一个平民的身份研究《红楼梦》,自己有这个权利,不要以权威压人。但依然对“秦学”具体内容未涉及。

  争论不断扩大,《艺术评论》杂志今年第10期,封面上就印着“红学界反诘刘心武”,蔡义江、孙玉明、吴祚来等红学专家、清史专家撰文表示,刘心武的研究比以往的索隐派走得更远,有生编硬造之嫌,不符合学术规范,甚至有人将其“秦学”讥为“红外学”,认为会对读者产生误导。还有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批评了刘心武的观点,认为刘心武的著作没有遵守学术规范,是一种猜谜。前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以及现任会长张庆善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与此同时,支持刘心武的声音也日渐高涨,网上有一篇文章说“九成网友力挺刘心武”,力挺的理由是“有意思”、“长知识”、“平民挑战权威”等,还有一篇文章“文化界力挺刘心武”,一些作家诗人的观点更是大气磅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路”等。

  在一片争论声中,《红楼梦》小说内容的具体探讨逐渐演变成了文化氛围的争论。

  争论还在继续,但刘心武已经明确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的研究会一直持续下去。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