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的名字叫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17:11 北京晚报

  志愿者工作让我懂得责任

  今年刚从北京科技大学大专部毕业的王学敏没有像同学一样找工作,而是扎进延庆的山区当了一名志愿教师。

  “我支教的地方在延庆东部山区,是永宁镇的清泉铺村,离县城大概40多分钟的车

程。村里的小学很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总共大约100个学生,校园里只有几排小平房。到了学校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设备太差了,学校设施不齐全。学校只有一个小机房,十几台老电脑,没法上网。”

  王学敏学的是英语专业,在学校她担任二年级的英语课,还兼着班主任。“原来的班主任是个50多岁的老教师,特别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前不久胃出血住院了。”王学敏觉得学校的老师都很敬业。“大多数老师都不是清泉铺村的,很多住在县城,每天坐班车早出晚归很辛苦。”现在王学敏也每天坐班车上下班,早上6点多就从县城出发,要赶着8点之前开始早自习。一天四五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到学校两个月了,她几乎没时间把清泉铺村好好看一遍。

  “当志愿者来支教不仅因为这儿师资紧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我觉得当了两个月的老师,自己成熟了、懂事了、也更有责任感了。每当学生问我问题的时候,看着他们一脸渴望的样子,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他们教好。”王学敏的抽屉里有20多幅笔迹稚嫩的图画,那都是孩子们送给她的。“这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他们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就会很高兴地送给我,还在上面写上‘谢谢老师’、‘送给老师’或者‘辛苦了’,都是最简单的话,但是却表达了最真挚的感情。这些画我会一直留着。”

  为奥运服务值得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吕旭灵说,当志愿者让他感觉充实。

  “2001年的时候我在上大三,7月13日晚上,我们宿舍的同学一起看了“申奥”结果的宣布。当听到“北京”两个字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当时就想,如果今后我能为奥运做点事就好了。当上志愿者,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吕旭灵现在的任务是在奥组委秘书行政部行政处做协助工作。每周至少有四天要到奥组委上班,遇到工作忙就可能一周七天都工作。“志愿者工作不会影响我的学业,因为我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就已经计划好了,开始一年半把所有的学分都修完,后面的时间就用来参加社会实践,不过当时并没有想到会当志愿者。”吕旭灵说,成为志愿者还是因为奥运。今年4月,北师大白鸽志愿者协会发出通知,说奥组委需要一些志愿者,希望大家报名。看到这个消息,吕旭灵毫不犹豫地填了申请表,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通知,让他去奥组委报到。“我记得特别清楚,报到的那天是4月22日,从那天起我就是奥运会的志愿者了。”

  奥组委的工作很辛苦,吕旭灵每天6点半就得起床,骑40多分钟的自行车,到东城的青蓝大厦去工作,晚上7点半才能回到宿舍。吕旭灵说,最辛苦的一次加班是今年9月16日。奥组委要召开一个招标会议,行政处为这个会议准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招标标准的细化、企业的选择、会议的筹备……9月17日,会议就要召开了,为了保证所有的准备万无一失,大家从早上8点半一直忙到夜里12点,晚饭是12点工作结束后才吃的,每人吃了一碗方便面。因为第二天还要在会场服务,当天晚上吕旭灵连宿舍都没回。

  说起这些辛苦的经历,吕旭灵的言语中却充满了快乐和兴奋。“从研二开始,我的一些同学就开始做兼职了,有的一周工作两天,有的用业余时间干点活,一个月大概能有两千左右的收入。大家都知道我做的志愿者工作是没有报酬的,所以总是有同学问我这么辛苦地干觉不觉得亏,我觉得一点也不亏,每天想一遍自己今天做的事,都会觉得很充实,因为我是在为奥运会工作啊。”

  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刘正琛1995年考入北大,2001年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02年,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成立,阳光1000计划启动。

  1995年考入北大,就读于数学学院,继而考入光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然而一切都在2001年12月4日这一天改变了,刘正琛发现眼睛中心有一个小斑点,后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他说,“当时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抛出了生活的轨道。”医生为刘正琛设计的治疗方案是药物控制,通过这样的保守控制,平均生命是5年,而最佳的治疗方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想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就必须要HLA(人体白细胞抗原)完全匹配。刘正琛和弟弟匹配的可能性最大,是1/4。然而,2002年1月中旬,检测结果表明两人完全不匹配。

  “难道我只能在病床上躺5年,然后离开这个世界吗?”刘正琛不想这样。他决定建立一个民间骨髓库,检测愿意捐献骨髓志愿者的HLA数据,供所有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免费查询。

  “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怀着这样的信念,刘正琛向他在北大的师生好友们发出了求助信,决心建立起一个民间的、高效率的骨髓库。他以“阳光”为其命名,第一步计划是发展100名志愿者,建立骨髓数据库,以后再发展到1000名、10000名。

  2002年6月9日,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成立,启动了阳光1000计划。协会迄今已筹集到数十万元的检测经费,采集并公开了1118例骨髓数据,帮助7位患者找到配型骨髓,其中一位患者找到完全匹配的骨髓,获得了完全治愈的可能。

  网络编辑:康琪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