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员审计不能对民众打哑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0:08 红网

  昨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透露,今后,所有离任的省部级官员都将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此外,今年以来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对现任的几名省长、部长进行任中审计。(12月3日国际在线)

  2001年1月,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计划“逐步开展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

责任审计”。去年4月,中央五部委联席会议决定从今年开始,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报道中也说今年已开始对部分省部级高官进行了审计。

  可见,随着审计制度的日趋完善,对高官的审计已是一种必然。然而,在近年来对高官的审计中(其实在地方审计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审计结果总是见首不见尾,对民众打起了哑语。审计结果,民众一无所知。笔者点击网上,想知道今年到底对哪些省部级高官进行了审计,可网页全无。这就显然说明了对高官的审计,还处于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没有真正地步入审计法治化时代。

  在干部管理上,用人制度改革已提到了日趋重要的议程,而其中的核心部分便是将干部的奖惩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换言之,就是群众的眼睛最雪亮,只要真正地用民心选干部,用民意量干部,干部管理才能活起来,干部队伍才能纯起来。

  同理,在对官员的审计中,应该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将静止的监督置于动态的管理中,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审计的目的。而事实上,时下对官员的审计往往看领导眼色行事,审计缺失自己真正的话语权。结果出来了,违规不违规,必须由领导拍板定案。如此,既使是审计出来的一些“问题官员”,也往往能化险为夷,而审计成了一种形式,甚至成为官员装饰“门面”的道具,失去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审计是对官员负责,对事业负责。那么,审计结果应该一是一,二是二,客观实在地向民众公示,接受民众的监督,这才是审计的要义。尤其是高官的生活远离民众,其从政行为怎样,民众更应有知情权。因而,我们希望审计部门在对高官的审计中,不要对民众打哑语。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