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帽道绸(絮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漫步街头,观赏一下人们的穿戴、装束,颇有些意思。比如就拿戴帽子来说,现在的一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男士,戴的大都是长帽沿的运动帽,或说是旅游帽。红的、白的、蓝的,各种颜色都有。年轻人戴上这帽子,虎虎有生气;老年人戴上,老态不见了,还显得挺精神。

  如此情景,在几年前可不多见。那时男士们戴的都是蓝色或黑色的有沿帽(即过去

的军帽那种式样),只有孩子们戴运动帽。孩子戴上这帽子,显顽皮,有灵气,煞是好看。现如今老年人也戴上这帽子了,不但不招人笑,反而很流行,俨然成了一道亮丽的街头风景线。

  看来,随着时尚的变化,人们戴帽子的习惯也随之有所改变。细细琢磨,如此变化的形成,固然有“众人皆行”之劳,但更有厂家、商家的之功。是这些厂家、商家应变而变,及时研究,大量生产,才满足、引导了市场的需求。如若不然,恐怕也难以成如此“气候”。

  由此想到丝绸的生产,似乎也应像这些厂家、商家一样应变而变。据一些业内人士反映,现在有些丝绸产品往往是古代产品的翻版或复制,几年不变;还有的一味模仿别人家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创新。他们呼吁,这种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予以改变。这个意见,我觉得很有些道理。

  我国是丝绸生产的大国,历史悠久,技术精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丝绸既是一种商品,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附着在上面的各种花纹、图案,无一不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诱人魅力。这些产品不仅国人喜欢,还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不断需要改进之处。尤其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创新、而且是自主创新。万不可一味怀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依然沉醉其中。如若那样,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久而久之难免会有一天面临“下课”的尴尬局面。

  如何创新?笔者当然是外行。但通常的一个道理,就是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要看到,不断创新在时下已成为一种潮流,各国企业家都在挖空心思奋力创新。这是进取精神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国丝绸业怎么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呢?笔者从一些材料上看到,在设计这一环节上,有些设计人员已习惯于轻车驾熟,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熟视无睹,对本行业的情报资料懒于收集,更不要说分析研究了。如此这样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对创新来说,实在是一种障碍、一种束缚。难道不应该尽快来一番破除吗?

  听说在国外有些企业为鼓励创新,专门开设创新课程,大力灌输、培植科技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有惰性的。头脑里的一些思维定势、习惯势力,往往给人以限制和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强化一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意识。要看到,有无这种意识大不一样。有这种意识,就能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锐意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反之则不然。

  唐人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丝绸产品创新的征途上,经风雪、斗冰霜,无疑是难免的。但只要怀有雄心壮志,就一定能使我们的丝绸产品创新“夺得千峰翠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05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