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制度规范才能遏制“跑部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9:36 红网-三湘都市报

  特约评论员 张贵峰

  “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日前,审计长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如是说。据李金华介绍,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有些部委对转移支付的使用不够规范。为此,经国家审计署建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采纳,开始细化预算费用(《新京报》12

月4日)。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向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跑部钱进”现象逐渐升温,至今已趋白热化。“要想富,多跑部”、“大跑大发展、小跑小发展、不跑没发展”,成为不少地方公开的口号。

  “跑部钱进”弊端明显:首先,它严重妨碍公共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因为一旦公共资金的分配与“跑部”、“关系”密切相关,“多跑多得、少跑少得”,那么公共财政的公正性就很难保证;其次,“跑部钱进”会引发各种资金分配过程中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扭曲官员行为、损害政府形象。那么,如何有效遏止与治理“跑部钱进”?除了李金华审计长强调的“细化预算”外,笔者以为,关键还在于制度规范,具体来说就是,从源头上解决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

  众所周知,“跑部”之所以可以“钱进”,根本在于,按照现行财政体制,中央财政拥有大量需要通过转移支付向地方分配的公共资金。据统计,这一资金规模近年来已达数千亿之巨。而转移支付的规模所以如此之大,根本又在于,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的不平衡、不统一。我们知道,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明显下降,而中央与地方相应的事权划分却没有多大变化,这就导致了地方财政普遍处在“吃不饱”的饥渴状态,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没有转移支付政府就难于运转的地步。这种财政格局下,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冲动自然很难遏止。所以,要想彻底遏制“跑部钱进”现象,建立财权与事权大致匹配的财税分配体制,尽可能地减少和压缩转移支付的规模,降低地方官员“跑部”的必要性,应是根本之计。

  此外,转移支付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也是导致“跑部钱进”滋生的重要原因。比如,转移支付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套明确详细的管理规则,导致具体实施部门的自由度与随意性过大;再比如,转移支付资金多头管理,造成监督的困难,等等。

  因此,要避免“跑部钱进”的出现,除了减少转移支出规模外,加强转移支付自身的制度建设——如制定专门的转移支付法规,将转移支付资金交由专门部门归口管理,增加其运行机制的透明、规范程度,也非常关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