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生命之血变成病毒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9: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林森

  “吉林艾滋病献血者感染21人”的“鲜活”的实例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没事别乱输血!”这是近几天周围朋友闲谈时的忠告。给伤者带来生命希望的血液,竟转眼间成了潘多拉的盒子;而用自己体内的热血拯救他人的行为,有时也会犯错———大家应该还记得昆明市那位妇产科主治医生卢新华,今年6月8日,她紧急向失血产妇献了200ccAB型血而令医院

遭到省卫生厅的严厉处罚。云南省卫生厅表示:卢的行为可敬,但为了防止“艾滋血”隐患,按照国家规定,医院无权采血。

  卢新华医生之错,在于没用血液中心的血;但吉林“艾滋血”丑闻却告诉我们:血液中心也会犯错。经初步调查,吉林德惠市血库在采供血过程中存在严重短间隔采血、漏检,检验未按试剂说明书要求执行,检验未进行室内质控及采血、检验、发血等工作环节记录不规范等问题。是技术性失误,还是牟利心理导致的故意犯规?毕竟,同一个艾滋病患者在一年之内15次“献血”而未被检出,这给了人们太多关于“血浆经济”的遐想空间。所以,人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如果血液中心不可信赖,长期以来“义务鲜血、关爱生命”理念的道德基础岂不是摇摇欲坠?

  虽然通过血液中心这一媒介传播艾滋病的问题在各国都屡见不鲜,但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发现“艾滋血”的几率已微乎其微,并仍在不断降低,比如美国,除进行抗体检测外,还要求血液中心开始对供血者的高危生活方式进行预筛和监测等等,这些努力成功地减少了高危供血。而这些,在我国不少地方的血液中心,还是工作上的一个空白。试想,如果德惠市血液中心在接受宋某“献血”前,先对其生活方式进行一个基本了解的话,或许他根本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献血者”,也就不会酿成悲剧。

  人们聊以自慰的是,德惠市这起“艾滋血”事件或许也能起到积极意义,那就是,让人们认识到,艾滋病决不再仅仅是“爱之病”;艾滋病病毒,血液传播的几率接近100%,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的几率是性传播的4倍。因此,对用血安全和禁毒的关注,应远甚于以往的道德防范和谴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