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漂泊是为了孩子不再漂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1:22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编者的话

  我们做过不少民工兄弟的稿子,采访过不少民工兄弟,深切地知道他们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很重要,承担着最苦最累的活。我们了解他们找工作不容易、看病不容易、甚至讨工钱也不容易,可对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了解甚少。于是我们想到了家书,想通过它来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征集家书的启事上周发出后,我们陆续收到了民工兄弟寄来的家书,有新近写的,有开始发黄的。和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一样,他们的家书很平淡,报喜不报忧,没有工作的累、生活的苦,一点高兴的事写很长,失意和困难常一笔带过。可是,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感情,他们的梦想。他们背井离乡为的不只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更希望城市的人们能多给点理解和支持,他们不在意工作得比别人苦,可他们在意城里人看他们的眼神。

  我们选择了几封信,采访了写信人,试着走进他们的精神角落。来,听外乡人讲述家书中的故事。

  

漂泊是为了孩子不再漂泊

  柯敏的家 徐佳伟 摄

  柯敏的信里有一串城市的名字,有的是他漂泊打工旅程的一站,有的是他曾考虑要去的。搬家,甚至换城市是他的家常便饭,在信里写得很平淡,可采访时柯敏说最讨厌的就是挪地方搬家了,十几年下来搬家少说已搬了几十次。最近,让他兴奋的是在宁波的老乡有七八个了,互相有了照应。谈到漂泊,柯敏说他早倦了,自己夫妻在外这么多年,都是为了以后孩子能有出息,不再四处漂泊。

  记者肖勇通讯员魏朋进张宵撰文

  采访对话

  记者是在晚饭后7点左右见到柯敏的。他斜靠在床上,疲倦写在脸上,他的妻子要到晚上8点半才下班,这里是一个多星期前刚搬过来的,还没真正收拾过,乱得很。大概10平米左右的暂住房既是卧室又是厨房,房内一张床、两辆自行车、一副灶具,再难找到一样值得一提的家什。我们就坐在床上开始了对话。

  家书见证打工历程

  老家里早装上电话了,但柯敏保持着给家里写信的习惯。他觉得写信有特别的意义,“写信和打电话不一样,写信可以慢慢地想,慢慢地写……”柯敏说自己一年里信也不多,11年里寄回家的信都被母亲锁在抽屉里,从东莞到深圳再到武汉最后是宁波,各地发出的信一封不落,这些信记载了他的打工历程。

  “刚出来时什么都往上写,有些信到现在都很后悔。”柯敏说。在东莞的一个晚上他请几个老乡喝酒,老乡们都陆续走了,在回暂住房的路上他遭到了几个同样喝了酒的人追打,身上的几十块钱也被抢光了。第二天他写信将事情告诉了家人,结果这次遭遇将妻子也“拉下了水”———从此她也跟着他一起在外闯荡,开始了打工生涯。父母和妻子说两个人在一起再怎么说也有个照应,出了事情不至于孤身一人。

  “不该把这么吓人的事情告诉家里,现在一般都报喜不报忧了。”柯敏说。

  到过的城市不少

  柯敏租住的牛郎槽是民一村外来务工者大量聚居的地方,和他租住的房子连着的一溜民房几乎都住着外地打工仔。

  隔壁的老刘是江西抚州人,做钻孔生意的,妻子吴氏在家里织着毛衣,“钻一个混凝土‘干孔’20元到30元,现浇‘湿孔’60元到70元。”吴氏说生意难做,现在宁波的装修公司多,老公揽的活都是一些主人家添个空调啊什么的临时散活。原来夫妻俩在余姚呆过一段时间,再之前老刘一直在广东珠海,吴氏是去年下半年从老家出来,跟着丈夫从余姚辗转到宁波来的。

  何丽娟则是四川人,丈夫是位厨师。相比柯敏和老刘来说,她丈夫明显比他们有“市场”了,因为烧得一手好川菜。何丽娟夫妻在汕头呆过两年,攒了两三万元,听说宁波川菜馆最近几年很红火,何丽娟便跟着丈夫到宁波来了。两人原来租住在市中心,后来也搬到民一村了。夫妻俩计划钱攒足之后,也开家饭馆攒点钱,现在的进度显然比他们想像得差远了。

  柯敏说:“大家虽然不是很熟悉,可平时大家闲聊时都讲各地的陈年往事,大家都和他一样,走的地方不少,这里可以听到全中国的风情故事,呵呵。”

  喜欢固定的上下班生活

  柯敏来宁波完全是因为堂弟柯强的极力“游说”。堂弟只在深圳作了短暂停留,后来一直在宁波。2002年春节时堂弟告诉他,宁波和珠三角的城市不一样,不会让人心里产生“乱糟糟”的感觉。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柯敏,柯敏和妻子一商量,就来到了宁波。

  这一年,他们夫妻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柯敏成功地在一家家私公司售后服务部找到了工作,妻子则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夫妻俩每人一辆自行车,每天定时上下班,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每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奔波了。“说实话,我现在很喜欢这种固定上下班的生活,很喜欢宁波这个城市。”

  可柯敏还是有“漂”的感觉。夫妻俩先在福明桑家租了间十多平米的房子,每月350元,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夫妻俩觉得贵了,宁波消费水平高,租房加吃饭穿衣,每月开销不少,比他们在深圳时还多,那时他们和老乡们过的是大聚居生活,每月的花费相对低些;后来两人搬到了七里垫,可住了几个月那里要拆迁了;在史魏家住了半年多,搬到了现在的民一村,房租200元一月。

  梦想在宁波安家

  柯敏1994年和同一个镇的妻子段丽芬恋爱并成亲。柯敏说自己在外整整11年,妻子也陪着自己在外“漂”了9年。“感觉挺对不住她的!”到了宁波,柯敏没再让妻子跟着自己混迹于油漆队伍里,“她是女人,油漆接触多了,对身体不好。”看着妻子跟着自己饱受奔波之苦,柯敏想过让妻子结束打工生涯,可这样两人要面临两地分居;“最好的话就是我们成为宁波人,将家安在宁波,呵呵。”

  问起他有没有因漂泊感到累时,柯敏笑了,“你说能不累吗,身不由己啊。”柯敏说,自己夫妻在外这么多年,都是为了以后孩子能有出息,不再四处漂泊。

  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身体还好吧。

  爸爸妈妈,很早就想跟你们写信了,就是抽不出时间。春去冬来,又是一年,一直让你们带着强强在家,我和丽芬都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别怪儿子不孝顺……

  我和丽芬又搬了两次新家,宁波什么都好,就是东西很贵。村里的阿龙、明柱两人也到宁波来了,我们这里老乡有七八个了,老陈家的老三今年去了杭州,还叫我们去那边,我和丽芬不想去,觉得还是在这里好……在深圳的老柿子有没有再回去了,过年我回来的时候他还要我回深圳,我走的时候他又改主意说要跟我来宁波,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柯强找了一个宁波女朋友,是这里下面的一个县的,他女朋友要他明年到县里去打工,他还没决定要不要去……

  爸妈,宁波很好,我和丽芬工作比较稳定。每天早上8:30上班到晚上8:30,准时下班。夜深了明天还要上班,就写到这里吧。

  愿

  你们和强崽健康,如意。

  儿子 柯敏

  2005.11.29

  寄信人柯敏: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陈贵镇人,今年36岁,油漆工。妻子段丽芬和他同一个镇同一个年龄,两人育有一子。夫妻俩现住福明街道民一村牛郎槽。

  打工履历

  1995年6月份,柯敏第一次出门打工,南下广东,在东莞做起了“游击”油漆工;

  1997年初,柯敏抵达深圳,在一个老乡的装饰队里做工,妻子随后也到了深圳,为老乡的装饰队做“后勤”;

  1997年底,柯敏夫妇回到老家,儿子在次年出生;

  1998年5月,柯敏在武汉打短工,时不时回去看望一下妻儿;

  1999年5月,夫妻俩再次结伴南下,继续在老乡的装饰队里做工,一干就是4年;

  2003年12月,在堂弟的引领下,柯敏夫妻来到了宁波,在一家家私公司做售后服务,妻子在福明一家电子厂工作。

  微型调查(福明派出所提供协助)

  针对在甬民工的经历,我们做了一份简单的随机调查。

  调查方式:随机简易问卷调查人数:50人年龄层次:25岁—45岁8成外来务工者走过两个以上城市

  在受访的民工当中,不论年纪大小是否已婚,有在宁波以外的城市打工经历的人多达39人。即便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到宁波呆到现在的人,也全部挪过工作地点。促使民工不断更改打工地点的因素多为追求更高的收入和在新的打工地点能有更多的亲戚、老乡,改善工作和生活的氛围。多数外来务工者感觉不稳定

  在接受调查的民工当中,多数外来务工者表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稳定,并有随时更换工作、生活地点的思想准备。多数人表示,希望能有一个价格合适相对固定的暂住处。多数外来务工者愿意留在宁波

  在接受调查时,许多民工朋友对是否愿意选择宁波作为第二故乡时,他们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肯定的回答。

  记者感言

  虽然是晚上,可记者采访柯敏时依然“吸引”了好几位民工朋友的好奇与围观。尽管柯敏显得很不自然,可话多起来了,他也放开了,结果他的感叹成了大家的感叹。

  有位民工兄弟说了句“人在江湖”的话颇有些意味,让大家会心一笑。也许这位民工朋友的心态代表了多数民工朋友:他们是辛苦的,他们也知道如何让自己体会快乐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