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第二看守所探看高墙内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2:56 兰州晨报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第二看守所探看高墙内的生活———

  千人大锅饭做出小灶味

  看守所里关押着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和犯人,在老百姓的眼里,架着电网的高墙内是陌生而又神秘的一方天地。

  近日,一封由在押人员联名写来的充满感激之情的信件,促使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第二看守所,探看高墙内的世界。我们发现,这里与外界所想象的情况迥然不同……

  大锅饭做出小灶味1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兰州市第二看守所食堂,首先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地面,所有的器具都摆放整齐。

  冰柜里放着很多鸡肉。负责食堂管理的民警告诉记者,明天是改善伙食的日子,食堂将为所有在押人员做大盘鸡。

  翻开菜单,米饭、花卷、油饼、面片、牛肉面、时令蔬菜、鸡鸭鱼肉等应有尽有,还有大米粥、小米粥以及各式蛋汤。很多接受采访的在押人员都说:“这里的大灶能做出小灶的味道。”年近60的王某曾是兰州市一家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因经济问题被法院一审判处6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上诉阶段。他说:“过去,管理者和改造者之间的对立很严重,而这里的人性化管理非常不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伙食上。”王以前体重是100多公斤,他在一家外地看守所关押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体重,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他就减到了80公斤,然而当他去年来到市二所后,却发现体重控制不住了。

  “我还是在吃饭、锻炼和休息上控制自己,但体重却反弹到了90公斤。”爱心“救治”在押人员胡医生今年35岁,曾是一名军医的她在转业后来到该所担任专职医生。

  她说:“卫生所大夫的工作就是预防重大疾病,完成对在押人员一般疾病的所内治疗和重症人员的及时外送。”为此,二所医生每天上下午都要定时到监室巡诊。

  经过3年的工作,胡医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岗位除了要认真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但要为在押人员治病,更肩负着教育和管理的责任。

  她和同事用实际行动关爱、感化这些在押人员。

  马某在来到市二所时已患有严重的胆结石和胆管炎,作为孤儿的他既没钱治疗又没人照顾,病情就一直拖着。

  他来到这里后,有一次病情发作,医生连夜将他送往医院,并派人日夜守护在他身旁,一次就把病治好了,最后,市二所还为他支付了全部医疗费1.2万元。

  马某离开看守所时眼含热泪说:“如果在别的地方我就没救了,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歌舞演员走进高墙说起管理经验,副所长杨继武侃侃而谈:“全所干警在思想上把在押人员当普通人看待,人格上尊重他们,没有因为他们犯了罪就歧视他们。”为了让在押人员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所里经常对在押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还定期进行监规法律讲座。为了丰富在押人员的娱乐生活,所里专门购买扑克、象棋等娱乐工具,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在押人员订阅了十几种报纸杂志,还在每个监室配备了电视,让他们每晚收看《新闻联播》。处里、所里还联系歌舞团的演员专门为在押人员排练节目送进高墙内,这让他们激动不已。在押人员王某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条件简直比我们家里还好。”本报记者仇勇刘志广管教干警认真履行职责从严打击“刺头”———

  牢头狱霸没有存活“土壤”

  死囚真心悔过捐器官“如果能用的话,我就把器官捐了吧。”这是市二所很多死刑犯都会说的一句话。原来,这些死刑犯经过该所的教育,最终都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行和危害,他们都在思考着该如何回报社会,诚心悔过,以减轻自己的罪责。于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捐出有用的器官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孙某因致死他人被判处死刑,他将自己的肾脏捐出,并利用所得的身体补助费给4岁的孩子买了一台掌上电脑,“我想让孩子多学文化,今后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人,不要像我一样走上歪路,危害社会。”他对干警说。

  据悉,市二所目前已有16名被执行死刑的死刑犯捐献了器官,还有多名死刑犯也写了捐献器官的申请。对此,赵志军所长告诉记者:“对于死刑犯捐献器官,我们不主张、不动员、不提倡。这些都是死刑犯自己的要求,可以看作是他们真心忏悔、诚心悔过的表现,捐献器官也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牢头狱霸没有存活“土壤”牢头狱霸是一直存在且始终困扰着监所管理的老问题,隐藏在牢头狱霸背后的是管教干警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安全意识的淡漠以及与此相关的监管制度、问责制度的缺失,这正是牢头狱霸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为此,该所从民警入手下大力气治理牢头狱霸。对打骂、体罚别人和存在吃拿卡要现象的在押人员从严打击,把维护号室的文明秩序、打击牢头狱霸与民警的评先创优、立功创模、年终考核相挂钩,有效地督促民警认真履行职责。据悉,这次整顿从2004年6月开始,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所长赵志军告诉记者:“二所基本没有牢头狱霸。”在看守所,记者见到一个年轻的重刑犯戴着戒具在放风,他就是曾经犯下多起命案的史某。他来到二所后很快因自己曾经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令同号室的在押人员恐惧,大家避他如蛇蝎。史某也因此嚣张起来,他先是向同号室的在押人员要吃要喝,后来发展到强拿强要,辱骂他人,最嚣张的是他睡觉还要同号室的在押人员在一旁扇凉。在了解到这一恶劣的情况后,管教干警一方面给他讲监规,一方面让他作出书面检查,并在所有在押人员面前进行检查。

  同时,所里给他加带戒具进行规范,并重点控制,通过教育,督促其学习法律法规。而今的史某,已经改掉了恶习,跟其他在押人员一样生活、学习。

  对此,赵志军所长说:“这里没有特殊犯,每一个在押人员都要接受教育,接受改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点让所有的在押人员都很服气。

  人性化管理让亲属放心为了减轻在押人员的心理压力,市二所进行了很多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改革。每一个在押人员刚入所时,所里都会安排管教干警进行跟踪检查,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这一方面是为了帮他们熟悉环境,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避免他们受到其他在押人员的欺负,管教民警会告诉他们不要做牢头狱霸、什么样的行为算作牢头狱霸、如何保持正常生活而不受他们的影响、积极举报牢头狱霸等。

  同时,管教干警也会告知他们享有申诉权和知情权等相应的权利,凡是他们的上诉和申诉,管教队和所里都会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映。在押人员黄某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里的每一个管教干部都是我们的义务法律咨询员,我们的权利得到了保障,人格得到了尊重,心理很平衡。”在做好在押人员工作的同时,市二所积极与在押人员的家属取得联系,经常邀请家属到监区进行参观,并且认真听取伙食、医疗、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李女士的丈夫关押在市二所,她有幸应邀进入监区参观。里面的设施和人性化的管理令她彻底消除了固有的对看守所的偏见。

  王某因经济问题被判刑7年,他的妹夫刘某经常代表家人来探视,他也有幸参观了监区。他说:“不看不知道,这里的设施、管理水平相当好,远非外界所传的那样。

  亲人在这里改造,我们很放心。”本报记者仇勇刘志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