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性爱频率公式”,当趣闻看好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4:29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李斌

  笔者曾做过编译国外科技新闻的工作,也发现国内某些媒体的一个嗜好:喜欢以科技的名义转载一些国外奇异的“科技”新闻。比如说:芬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男孩周岁时身高影响其职业前景和薪水;英国调查公司发现,经常发短信智商会降低10%。在前天的不少新闻网站上,笔者又看到了一则类似的“科技”新闻:“美国性学专家在上海举办的性学论坛

上公布其发现的‘性爱频率公式’”(《新闻晚报》12月2日)。

  “男孩周岁时身高影响其职业前景和薪水”,这更像算命先生的判词,笔者不想作任何评论。而“经常发短信智商会降低”,想必有点科学常识的正常人也能看出其中的问题来,毒品损害人的神经系统是得到证实的,而发短信息复杂点相当于写作,普通点就是说话,何以会损害智商?经常发短信,活跃了思维,智商提高也未可知。至于所谓“性爱频率公式”,其粗糙性一目了然,连发明者也承认“目前没有太多实验室意义上的科学依据”。公式是千篇一律的,性生活频率却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情绪、爱情等而定。鞋子穿在脚上是不是合适,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性福”这种事都要按人家给的公式来做,只好夸你一声“I服了You”。

  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某些科学研究实际上是异化了的,即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再是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而是寻找一些有趣味性、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奇谈怪论。说白了,研究或许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但不是为说明某种现象,解释某个问题,而是为了制造些与众不同能吸引人眼球的趣怪结论,逗人开心罢了。

  显然,对于这些“娱乐性”的研究,无论如何是不能以科学的名义予以接受的。从“性爱频率公式”引发的反应来说———市民和大学生普遍以调侃处之———说明群众对这一类新闻的态度比媒体更客观和冷静。如果真要报道,把它们刊登在娱乐板块中不是更好?

  “春劫”将至,磨刀霍霍

  年关将至,一众离乡别井工作、求学的人,又要踏上拥挤、嘈杂、疲惫不堪的回乡之路。对于他们来说,春节更像是一次必经的“春劫”。磨刀霍霍盯紧钱袋的自然有运输部门,“铁路春运旅客将增429万铁道部出台三套运力方案”(《北京娱乐信报》12月3日)的新闻,让他们嗅到了一丝抢钱大战的硝烟味。

  在2006年全国铁路春运方案里,铁老大竟然没有提“上浮票价调节客流”,让网友们大为惊奇。不过只要注意到铁路部门预计“春运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1.439亿人次,同比增加429万人次,增长3.1%”的细节,就会明白这不过是先作个心理暗示:“坐车的人多了,自然票价也要涨了,不然铁路受不了!”这是先下点毛毛雨,下一步就是酝酿涨价的事情了。

  当然他们“为人民服务”自有逻辑出处:当需求量远远超过供给量的时候,价格上涨。这只不过是经济学里面供给需求曲线的简单运用而已。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脾气的不服气的可以不上这个贼船,就这价,爱坐不坐。也得体谅一下铁路工作人员,他们春节不能回家团圆,多挣点服务费应该的。只不过,如果不是老祖宗发明了春节、国家授予他们垄断地位,他们能有这么多发财机会吗?!

  不到位的处罚等同笑话

  刚刚过去的“12·1世界艾滋病日”,其中一个宣传主题是“从我做起,洁身自好,防范艾滋”,但如果是输血时飞来横祸咋办?“吉林省一艾滋病献血者导致21名输血者染病”(《信息时报》12月3日)的新闻,无疑是对这个主题的消解和反讽。

  事件的情节令人以为在看小说。文中是这样叙述的:“当事人宋某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间,先后15次到血库献血竟都未被发现携带艾滋病病毒。”在某些公职人员责任意识的缺失和形同虚设的管理下,人的生命就像废纸一样。笔者翻查从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发现里面规定:献血者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而宋某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竟“献”了15次血,比余华笔下的许三观还牛。令人好奇这背后是怎么操作的。恐怕远不止只是玩忽职守违规操作这么简单,而涉及更严重的非法采供血以牟利的情节。

  当地的监察、检察部门没有回复这个疑虑,只是开列了这么一个等式:21个家庭的不幸=几名卫生局长的党内处分+血库主任及几个下级办事员的刑事拘留。追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似乎铁面无私严刑峻法,但切莫以为就人心大快,因为下面呢……没了!没有针对被无辜感染的人的任何赔偿方案。

  我们倒要质疑,一些公职人员的行为导致21个家庭将背负终生的痛苦,谁来补偿他们的生命和损失?不到位的处罚是没有丝毫震慑力的,反而更像个笑话。而如果受害者将这种不公处理的怨恨转向社会……不敢想象!令人担忧的是事件的示范效果,有一位因此发誓再也不献血的网友感慨说:“不是我们没爱心,而是如果因为爱心丢了命,那就不要有爱心了。”真希望这不会成为被普遍认同的观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