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友:"汉语热"背后的三大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15:31 人民网

  日前,在“第二届华文教学国际论坛”上,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当前正值全世界讨论汉语发展时期,但中国内地的汉语教育教学却处于“外热内冷”的局面(中国新闻社12月4日)。

  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面对“汉语热”,我们在骄傲和自豪之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汉语热”里有三种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种现象,就是李宇明先生所指出的“外热内冷”: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了解汉语;另一方面却是国内全民“疯狂英语”,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第二种现象,就是汉语面临着“古热今冷”现象。除了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外,外国朋友、学汉语的学生,几乎言必称孔夫子,许多人不知道中国有鲁迅。相当部分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把玩与好奇,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而对现代中国文化知之甚少。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但是,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关注中国“过去”的同时也倾心于中国的“现在”,这是关乎一个民族“软实力”的大问题。在为世界“汉语热”鼓掌的同时,我们更应在这方面多作一些思考与努力。

  第三种现象,就是汉语虽“热”,但是还远未成为强势语言。“汉语热”使部分人乐观地宣称:汉语已成为强势语言。但是,现在互联网上85%是英语;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的。

  英语对其他语言文化的挤压态势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汉语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受到了某种制约。当前,汉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化条件下,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国内众多的方言使汉语缺乏内部的一致性;汉字使用尚不规范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才有可能说汉语成为了强势语言。

  汉语热来了,是好事;有点忧患意识,更属应该。对于目前出现的学习汉语热潮,兴奋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应该加强母语学习,克服尴尬的“外热内冷“现象;我们在推广汉语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地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文明的精髓;我们要直面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让汉语真正成为世界强势语言。

  愿在全球多语共生的合唱中,听到汉语发出的声音日益响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