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的“亚洲经验”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2:35 东方早报 |
文 程亚文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在观察东亚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发展演变时,本文作者曾多次撰文强调,传统上以东南亚、东北亚为范围的东亚世界,在最近20多年时间内,已未发生大的战争与冲突,这与近世以来该区域一向战争连绵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经过摆脱殖民统治、创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历程,在经济上取得发展、政治上逐渐成熟后,东亚世界近几十年来在近对约束战争、控制冲突和维护和平上,已经形成强大意志并在某些方面走向机制化。 典型如东南亚国家建立起来的东盟组织,自1967年成立以来,该组织内国家间以协商、合作而非一味对立甚至战争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已成惯例。今春,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在苏拉威西海域安巴叻油田的领海主权纷争,最后便是以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同意冷处理而告终。 今天东亚还远不能说,战争已经终结。当东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意识的打造,会在某些局部上蕴含加剧冲突的风险。不过,同时应当看到,这也创造了形成新型东亚国家间关系的契机。至少从21世纪初的状况来看,东亚列国普遍还是以和平为重。即便是日益右倾的日本,二战结束后也萌生了强大的和平主义思潮而且影响至今。1990年代以来,朝鲜半岛两度爆发核危机,同样因为东北亚国家的和平意志,避免了冲突的升级。 中国的历史是整个亚洲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说大国都是以战争而“崛起”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对中国来说也已成为过去。在上世纪下半叶,中国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先后被迫与美国、印度、苏联和越南等国发生过战争和冲突,并从这些战争与冲突中,重新确立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已获得的大国地位。中国过往战争历程,反映了当时亚洲和全球的政治、军事现实。 星转斗移,中国如今与其他东亚国家一道,更加努力地尝试超越战争符咒,在东亚世界共同建设永久和平。近些年来,中国致力于以合作、协商的方式处理国际争端,如已实现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共同勘探和开发南中国海油气资源;与越南、俄罗斯和印度等国的边界问题正在一点点通过谈判解决。 中国还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并在政治、安全领域坚持与其他国家协商对话,在国际关系中善于接纳其他国家特别是周围国家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基于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等原则的合作与交往,有力改善了中国与周围国家间的关系。这些年来,除个别国家之外,东亚世界对中国的信任感,大为增强。 在东亚普遍希冀和平并逐步发展起捍卫和平的机制的潮流中,中国正构成其重要而有机的环节。其“富邻、睦邻、安邻”的周边政策,在东亚结出了累累硕果。不仅如此,中国还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机制和理念的内涵,以接受、融入并参与创建国际机制,作为中国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的基本方式(如加入WTO)。 在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首脑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并承诺在今后几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贷款。这些行动正在展现一个遵守国际规范、刻意于营造和平、友好、合作的国际环境,和致力于共同发展的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以亚洲国家为基本定位、并积极与周围国家共同创建公共产品的选择,与同处东亚的另一大国日本已形成鲜明对照。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兴起及其现实政策表现,很可能会破坏东亚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苦心积累的和平经验。其问题与症结,乃在于日本始终缺乏亚洲认同。 今年10月,新一届小泉内阁成立以后,日本政府的现行政策,明确以日美同盟关系为重,而将亚洲外交置于其次。这在日本国内外都引来了大量非议。日本前首相、同样作为民族主义者的中曾根康弘近日撰文,便对小泉政府“忽视亚洲”的倾向予以了严肃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