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颜色革命”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2:36 东方早报 |
文 许涛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12月4日,哈萨克斯坦举行了独立后的第三次总统选举。5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3点),哈萨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茹马别科夫宣布,根据初步统计的结果,现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以91%的支持率胜出。 虽然这还不是最后结果(最后结果要在十天后,经中央选举委员会复审核实,并报最高法院通过才能正式生效),但就目前哈萨克斯坦全国的总体选举形势来看,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连任再干七年,已无任何悬念。 对哈萨克斯坦正在进行的最高国家权力选举过程,人们难免会以今年2月、3月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事件作为比较的参照物。 的确,在这两个中亚国家的政治进程具有着许多共性的条件。比如,它们同样进入了独立后国家政权交接的关键时期,同样面临国内反对派在争夺权力的大力挑战,也同样处于西方改造“后苏联空间”在独联体地区掀动一系列“颜色革命”的风险之中。 同样的挑战,同样是大选,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演绎却大相径庭:一个和风日丽,一个疾风骤雨;纳扎尔巴耶夫微笑续写他的政坛传奇,阿卡耶夫则黯然背井离乡,至今呆在俄罗斯。 何以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结局?据报道,哈萨克斯坦这次选举,前往观摩的外国观察员逾千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惦记着“颜色革命”几个字。但两年来,似乎方兴未艾的“颜色革命”终于绕过了这个中亚最大的国家。 简单说,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在内政、外交上一系列重大的差异,导致了它们不同的政治叙事。首先,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长年处在困境形成了明显对比的是,哈萨克斯坦近几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惊人的10%左右。在独立的最初几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0美元~700美元,2004年达到3000美元,今年更有望达到3400多美元。 经济的不断好转带来了社会的持续稳定,哈萨克斯坦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复苏形态,成了整个独联体中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压倒优势的支持率说明了绝大多数选民对纳扎尔巴耶夫领导能力的认可,而7552%的投票率则标志着哈萨克斯坦人民对国家政治前途的空前关心。“看这路上漂亮的小汽车”,一位接受路透社采访的哈萨克斯坦妇女称,为经济她投了纳扎尔巴耶夫一票。 其次,吉尔吉斯斯坦3月事件已经成为中亚地区经历社会转轨时期的前车之鉴。“颜色革命”并没有给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带来期望中的变化,而以动荡方式实现的政治更迭却使原本就千疮百孔的吉尔吉斯斯坦社会处在持续的无序状态。 “街头革命”后遗症使社会正常秩序难以恢复,各派政治势力稍有不满就走上街头。原本就千疮百孔的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04年还勉强保持的6%左右的增长率在今年上半年已降到2.4%。对“颜色革命”的破坏力,哈萨克斯坦领导层和民众早已反感并有所准备。 第三,今年中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地缘政治变化对哈萨克斯坦领导集团十分有利。安集延事件发生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与美国及西方关系出现明显裂痕,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迅速回升。而在中亚各国中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的哈萨克斯坦,自然成为最大的间接受益者。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在中亚地区继续保持必要的战略存在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在失去反恐时期的乌兹别克斯坦伙伴后,加大了笼络哈萨克斯坦的力度。今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中亚时公开称赞哈萨克斯坦的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成就,并表示“相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可以运用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在民众中的广泛支持,带领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领导中亚地区的发展进程”。 此番表述实际上已是对纳扎尔巴耶夫争取连任计划的默认,相信也是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些西方观察团至今也未像年初在吉尔吉斯斯坦那样坚持质疑选举合法性的原因。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