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黔电东送”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9:09 贵州日报

  “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为贵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目前,贵州电网全网统调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204万千瓦。到2010年,贵州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实现“黔电送粤”800万千瓦目标,最大外送电1000万千瓦。“西电东送”有力地拉动了贵州电力工业和煤炭工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的矛

盾日益突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全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有清醒的充分认识。贵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总体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很难修复,因此,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在我省能源开发形势喜人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再次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尤其是要注意吸取教训,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推动贵州能源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吸取“矿竭城衰”的教训,正确处理主导产业成长和相关辅助配套产业培育的关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贵州能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全国地县两级城市663座,矿业城市占了27%。全国未建市县级行政单位1682个,矿业县占了10.6%。在这426座矿业城镇中,处于成长期的84个、鼎盛期的291个、衰退期的51个。我国城市化率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1999年的31%,400多座矿山城镇的兴起功不可没。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工矿城市中有一半以上为煤炭城市。这些煤炭城市大都是以煤炭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为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除少数几个城市外,一般为20%~60%,煤炭工业职工及其家属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30%~70%。然而,这些昔日的辉煌渐成历史,如今的矿业、矿工、矿山和矿城即“四矿”问题,犹如迟暮英雄,正面临深刻的危机。“四矿”问题直接涉及的城镇人口有1亿之多。有人将“三农”、“四矿”并称,颇为中肯。“四矿”问题如处置失当,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2000年,依托百年老矿东川铜矿建立起来的云南省东川市,由于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建设未能见效,不得不撤销了地级市建制,成为“矿竭城衰”的第一个实例。因此,高度重视“四矿”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任何煤矿都必然经历起步————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煤炭产业的衰退不可避免,由此而造成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波折、减缓甚至倒退也不可避免。当前,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一手确保“西电东送”任务完成和继续拓展黔电外送的市场空间,一手扩大省内电力市场和煤炭市场,尽快延长电力产业链和煤炭产业链,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能耗工业,发展优势产业群体?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意味着能不能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短时间内,发挥“西电东送”拉动贵州发展的整体效应。如果现在不抓住“西电东送”的宝贵机遇加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那么,一旦煤炭产业走向衰退,沦为弱势产业,部分煤炭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就可能面临“矿竭城(区)衰”的威胁。必须吸取万山汞矿的教训,在煤炭资源开发形势喜人的关键时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充分利用电力工业和煤炭工业产生的原始积累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启动资本,加快主导产业转换,适时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经济增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优势互补,东西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把贵州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组合较好的整体优势,与东部甚至国际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强势企业参与煤电开发,鼓励企业打破行业、所有制、区域界限,实施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贵州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思路应当是:在上游,通过大规模的电源电网建设,拉动煤炭、交通、运输、化工、建筑建材、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在中游,大力发展小城镇,带动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下游,与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同步,适时调整全省铝工业、磷及磷化工业、煤及煤化工业、冶金业、建材业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延长电力产业链,实行煤电联营、电煤焦联合、煤电铝联合、煤电磷联合、电冶联合,变单项优势为整体优势,加快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适度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能耗工业,对于那些污染大、效益低、规模小的高耗能企业坚决进行限制和淘汰。创造条件,争取以贵阳和遵义地区为主建设铝电联营、上下游配套的大型铝工业基地。整合开阳、瓮福矿肥企业,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磷矿肥生产基地。改革、改造、重组铁合金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矿区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向煤化工、煤焦化方向发展,合理延长产业链,走出一条煤炭及其伴生资源精加工、深加工、就地转化增值,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科学发展之路。尤其要密切跟踪煤变油技术的研究动态,超前做好前期开发准备,力争国家在贵州建设煤电油一体化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行业优势,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

  吸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教训,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众所周知,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每年销往外省的煤炭占全国煤炭调运量的80%。全国每年用煤10亿吨,山西提供了1亿吨。有人形象地比喻,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运的晋煤,装上火车皮一字儿排开,可绕地球20圈;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每三盏电灯中,就有一盏是由山西点亮的。煤炭开发给山西带来巨大财富,也使山西背上“黑色包袱”。由于历史欠账大,“九五”期间,山西环保投资率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大相差8.8个百分点;全省用于环保的资金只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由于乱挖滥采,山西省地面塌陷面积达120万亩,因地质灾害迁移的村庄达45个。这种教训值得深刻记取。贵州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煤炭生产结构极不合理,农村商品能源非常短缺,农民生产生活用煤十分紧张,不少地区农民被迫大量采伐柴草,造成大面积森林植被惨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尽管在清理整顿非法小煤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关井压产卓有成效,“大煤保大电”的格局日益形成,但是不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破坏仍然相当严重。从长远看,贵州目前脆弱的环境容量,难以支撑粗放的能源消费的超常增长。在抢抓“西电东送”机遇,加快能源开发的过程中,要警钟长鸣,绝不能重蹈山西覆辙。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实施绿色能源战略,建立能源工业循环经济新体系,建立能源企业的反哺机制与能源开发的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实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进一步抢抓国家实施“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和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机遇,把生态建设项目与能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宁可“以粮食换生态”,而决不以“生态换能源”。再造乌蒙秀美山川,而不再毁乌江秀美河山。把资源开发与资源培植、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努力为“两江”长治久安提供可靠的生态屏障。努力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瀚时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