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9:41 新京报

  美欧学者预测地球气温变化,结果迥异

  

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全球气温变化的一个例证:秘鲁的Qoli Kalis冰川1978年时的照片(上图)与2002年时的照片(下图)对比,明显可以看到冰川的消退。

   国内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博士谢云指出,当前科学家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结果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100年将上升1.4℃-5.8℃,这可能是近一万年中增温最快的。考虑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共同作用,学者预测我国未来100年气温将继续上升,未来变暖的范围也将增加。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弄清楚地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的收支状况,”中国气象局刘震坤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收入”。其一部分被直接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气候系统“吸收消化”以后再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排放回太空。

  无论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还是离开地球的反射或红外辐射变化都将引发地球气候变化。

  学者认为,人类的活动也催化了全球变暖进程。刘震坤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几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同步上升的,从工业革命开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了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钙,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逐步增加。

  因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肆虐,沙漠更加干燥;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

  我们的地球正有变暖的趋势,已是科学界关注已久的话题。近日,美国学者在刊物上用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的趋势,而欧洲的一些学者则提出新的理论,认为地球不在变暖,而是恰恰相反。

   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

  在11月份《自然》(Na鄄ture)杂志一篇名为《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的影响》的论文中,美国学者用12个气象模型指出了20世纪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变暖,并预测了21世纪全球水文变化,进一步指出如果全球水循环系统被搅乱,就会促进全球气候变暖。

  作为小组领头人物的密里(Milly)指出水资源对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生态效应、地球物理等各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效用。他们针对河川径流和水源补充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有12个现有的气候模型能准确解释20世纪发生的变化。

  密里认为20世纪以来的气象变化受到火山活动、太阳黑子、大气环流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气候模型的选择上囊括大气、海洋环流及温室效应。通过对这12个气候模型的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变暖是20世纪显著的气候变化,其中的CCSM3气候系统模式是由布尔德(BOUL鄄DER)的大气研究国家中心(NCAR)于去年公布的,它被称为共同气候系统模式第三版本。这是世界领先的大气环流气候模式之一,包括了火山爆发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也蕴涵了海冰漂移吸收太阳光的影响。用这个模式得到的最初的结果表明:如果社会继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全球温度可能将大幅升高。

   反对声音全球将变冷

  但是面对着全球变暖的论断,也有不少的反对声音提出。今年8月,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俄罗斯水文气象局中央高空气象台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宇宙射线流在全球气温的变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对宇宙射线的观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不再升高,而是开始变冷。

  研究人员认为,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不断投射到大气层上部,并与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次级射线流,次级射线流同样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宇宙射线在平流层与对流层将空气电离,使空气具有导电性,最终导致地球带电。而地球电荷形成的电场加速了空气中不带电悬浮粒子对比较轻的离子的吸附,变成了水蒸气聚集的中心,这将导致对流层下层的云团数量增加。云团数量不仅影响太阳能流的变化,也影响近地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科研人员认为20世纪地球温度上升是因为宇宙射线的强度渐渐下降了,即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空气导电性降低,雷雨活动的下降,云团覆盖区缩小。而宇宙射线强度有着200年周期性的变化,到了21世纪,投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将增加,气温将下降。

  而来自英国和荷兰的气象学家于12月1日在英国《卫报》撰文指出,暖流的影响也将使得气温下降。根据专家们提供的数据,自1957年以来,墨西哥暖流已减少了30%,这将导致欧洲大陆的平均气温在未来十年内会下降10°C.荷兰气象研究者巴斯·爱克哈特(BasEickhout)指出这一结果是由于北极地区冰层融化,大量淡水的涌入逐渐阻断海水热交换过程,从而干扰墨西哥暖流的形成。而洋流运动速度的减缓则导致了英国和北欧地区的平均气温会下降数摄氏度,至于更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们还未探测出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实习生 林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