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坦洲镇多渠道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咸水歌明年进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9:44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雪芬方英恩)中山坦洲镇是珠三角水乡特色民间艺术咸水歌的发祥地。记者日前获悉,该镇正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传统艺术。该镇投资兴建的省内首家“咸水歌历史陈列馆”目前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据介绍,从明年开始,坦洲镇政府将把咸水歌引进课堂,要求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唱至少两首咸水歌。

  坦洲镇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坦洲咸水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经通过

了省里的申报。今后将通过教育、发扬和宣传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大挽救和传承咸水歌文化的力度,并使之与旅游相结合,成为展示坦洲特色文化的一大亮点。

  陈列馆传播民歌文化

  咸水歌是中山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在坦洲镇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解放之初,坦洲10多个村,村村都有村民自发组织的咸水歌队伍,最多的时候,全镇传唱咸水歌的人数占九成以上,达4万人之众。但近年来,年青一代文化意识、取向改变,咸水歌正处于濒危边缘。

  为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今年8月,坦洲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咸水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开展了申报的各项工作,包括向民间征集咸水歌的有关文献资料及请专家论证等,而兴建全省首家以咸水歌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据了解,咸水歌陈列馆设在坦洲镇杰士美文体中心三楼,分两期建设。目前,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总投资10万元左右的陈列馆已经建成,由文字展板、图片展览、民歌手稿与视听展示以及歌手介绍等四大部分组成,逢星期六、周日定时向市民和民歌爱好者免费开放。第二期将在陈列馆门口建一批主题为水乡婚俗的花艇和迎接新娘的蜡像,以此展现水乡的民俗风情,估计明年完成建设。

  设立基金发展民歌

  陈列馆只是传承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计划的第一步。今后几年内,坦洲镇政府将做一连串“大动作”,更广泛地推广咸水歌:一是集结历年来咸水歌创作队伍创作的手稿,出版咸水歌专集;二是将民歌引进课堂,从明年开始,要让坦洲20家中小学2万名学生系统接受民歌的教育,要求每个在校学生至少学唱两首民歌——一首咸水歌,一首高堂歌(注:咸水歌的衍生歌种)。

  五年计划还包括设立民歌发展基金,用作民歌研究、改革、创新发展和资料收集、整理以及与民歌发展有关的活动,同时建设一支民歌创作队伍、建设村级演唱队伍等等。

  “我们的目的是,将发展民间艺术特色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形成镇村文化建设体系。”坦洲镇政府有关人士说,这有利于坦洲旅游业的开发,也有利农村经济发展。借鉴桂林阳朔上演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经验,坦洲有意在现有水乡游的基础上,再现坦洲人民举行水上歌会的盛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