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贫血”不治 善款“改嫁”难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0: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红蕊

  清华大学2005级MBA们为西部贫困生的“爱心”捐款,竟然成了学校的“招待费”。

  “爱心款”摇身一变,竟成了学校的招待费,别说是捐助人和贫困生家长气愤,换

了谁,都会火冒三丈。但气愤之余更需要理性分析,难道“爱心款”的另类“改嫁”,其罪责全在学校?笔者认为,当前基层教育经费的严重“贫血”,才是“爱心款”另类“改嫁”的真正诱因,基层教育经费“贫血”不治,爱心款“改嫁”难除。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要达到4%。然而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实现4%这个目标。

  如果说国家没钱不太现实,以2004为例,我国财政收入就达到了26396亿元,2005年更是令人振奋,日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透露,2005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大关。

  看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缺的不是钱,而恰恰是肯于投入教育的那根“筋”。一些地方政府宁可把大量的财政资金花在可以“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上,却不愿对教育表现一点点“奢侈”。正是这种教育投入意识的严重“贫血”,才导致了今天教育资金的萎缩。而挣扎在临界边缘的贫困学校,也只能“厚着脸皮”与贫困孩子争抢那些外来的“山芋”。

  会宁县新添堡乡沙家湾小学与学生“抢食”,只是爱心捐款“改嫁”的一个缩影。如果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够给严重“贫血”的各级学校补给必要的“营养”,还会有更多的爱心捐款被另类“改嫁”,到那时,还会有谁再愿意奉献爱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