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真心英雄实现飞天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1:52 新闻晚报

  杨利伟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费俊龙、聂海胜完成的“神六”航天之旅为什么如此完美?人类为什么要飞上太空?中国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在1992年起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有什么进步与发展?中国飞船在太空做了什么?空间科技实验有什么用处……《国家战略》依据来自工程高层领导、科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和作者长期的研究、思考,第一次全面、集中地回答了人们关注的这些问题。

  《国家战略》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景,真实而系统地披露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展示了科学家、航天员和广大科技人员、部队官兵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貌,他们是我们时代的真心英雄。

  此书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揭密载人航天系统7大系统的集大成之作,而现在世面上的神6图书大部分都只是涉及飞船7大系统中的某一系统。

  作者彭继超是总装备部创作员,长期潜心关注和研究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情况,是最具权威性的专家。他还零距离接触到执行神6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等人,在本书中真实记录了他们在执行任务前后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自述的个人成长历程和家庭生活。

  此书还收入了摄自第一现场的许多珍贵照片,三位从太空凯旋而归的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相继欣然为本书题词赠言,这些题词都是新鲜出炉的。

  训练航天英雄的功课

  “神六”航天员的训练根据神六两人多天飞行的特点,加强了针对性训练。

  航天员首次进行了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每天航天员要连续5天5夜以负6度头低位平卧方式进行太空模拟训练。卧床训练时,床是倾斜的,平躺上去脚高头低,就这样他们要躺整整5个昼夜,卧床期间除如厕外一切活动都不能改变卧床姿势,斜卧着吃,斜卧着睡,斜卧着小便,在实验室的终端有一间监控室,能24小时监视每位航天员的卧床情况,也能直接同每个人对话。航天员两人一组,平躺在床上,可以侧身,可以看书,可以聊天,但五天五夜无论干什么都要一直保持头部负6度的低位。刚躺下还好受,时间一长,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也很不舒服,腰、腿也开始疼痛、麻木。

  第二、第三天,人就出现烦躁情绪,特别想站起来,但每个航天员都凭着惊人的毅力坚持下来。

  牺牲航天英雄的故事

  谁说没有硝烟就不是战场?他们为了航天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没有看到胜利的结果,他们是辉煌背后的沉重故事。

  从1995年开始,总设计师王兆申研究员带领研究室攻克行波管放大器这个技术堡垒,他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一天只能勉强吃一顿饭,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仍然坚持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地工作。同志们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总是说:“等任务完成以后再去。”

  2001年3月,他在实验室工作,突然出现大量便血,血压降至20,大家将他送进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5日逝世。终年59岁,对他的死亡原因,大夫的解释是,他所有的脏器功能都已衰竭,是非常典型的“过劳死“。

  选拔航天英雄的考验

  神舟六号航天员乘组的选拔,经历了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我们把神五的选拔当作一个过去,一切从零开始,每个人都面临相同的平等的机会,选拔在个人来说,和神五有相似的地方,一看身体综合素质,二看航天飞行的素质,身体的适应性很重要,三看心理素质,四看训练成绩。根据个人身体的检查、测试、考核,综合地比较,选定了10名同志,在他们中进行了乘组的训练,最终从5组中选出了3组进入梯队。”

  神舟六号航天员的选拔,牵动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从杨利伟凯旋的那天起,人们就一直在猜测他是否会再次出征太空。从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来考虑,以后的飞行任务还很多,应该让更多的战友有飞行经历。这次“神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衔接,所以杨利伟没有参加航天员乘组的选拔。而他的身体状况和技术考核成绩也是相当优秀的。

  竞争航天英雄的品格

  杨利伟没有参加神六的飞行任务,他的回答是,由谁来执行任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任务完成好。杨利伟对战友们说:“神五”任务中我们是战友,也是竞争对手,但不是人和人在竞争,而是因为有了这项任务,才引起我们的竞争。选拔不就是竞争吗?这次“神六”我不上了,但我不是局外人,我有责任给你们讲一讲在细节上应当注意的事项。”

  临发射前,杨利伟还把应注意的事项跟费俊龙、聂海胜叮嘱一遍。结合他上次飞行的经验。比如飞船出现什么声音是正常的,因为上过天的中国航天员目前只有他一个。在这次神六飞行中,杨利伟的任务是飞控,主要是负责对航天员的指挥,另外还负责对航天员进行技术和心理上的支持。

  竞争之外,战友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一起生活多年,互相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伴家人的时间还长。当年杨利伟去飞行,海胜和志刚帮他穿航天服的时候,眼圈都是红的,那一幕让他永远难忘。杨利伟临上飞船前,胡主席跟他告别转身的时候,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当时在场的很多老科学家,也是泪流满面,那种场景震撼人心。所以,每一个航天员去执行任务,身后都有无数深情的目光,这种深情厚谊是他们战胜一切艰险的力量源泉。作者:□撰文 王雪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