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厦门最老报人辞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3:45 海峡网-厦门晚报

  4日凌晨,101岁的郭荫棠在漳州走完人生

  4日凌晨,《厦门日报》创办者之一、101岁的郭荫棠老先生,在漳州市医院平静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还是厦门师范首任校长、大同中学前校长。

  从早年发动学潮到参加反帝大同盟,在东南亚从事反帝反封建革命工作,郭荫棠的

足迹遍及南洋诸岛和闽港粤桂等地。中年以后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直到80岁时才得到平反。这样一位历尽沧桑的教育界和新闻界老前辈,却顽强地把生命延续了101年。

  

厦门最老报人辞世(图)

  郭荫棠(右)与夫人陈雪华恩爱一生。

  以笔为枪,反帝反侵略

  “铮铮铁骨雷霆笔,耿耿丹心雪后松。”是郭荫棠的学生、著名书法家谢澄光为恩师百岁寿辰而作的诗。这是老人报业人生的真实写照。

  1905年,郭荫棠出生于诏安县一个书香之家。高小毕业后,他考上集美师范,因为参与学生运动,没毕业就退学了。19岁时,他远走东南亚,从此与报纸结下不解之缘。他以笔为枪,发表了大量反帝反侵略的文章。

  1927年3月,新加坡华侨为纪念孙中山逝世3周年的游行,竟遭到英帝国主义者的屠杀,数十人死伤。但在血腥的高压下,华侨报纸却一字也不敢说。当时,郭荫棠在《南洋时报》副刊《海丝》任主编,他写了一部题为《荒山血泪》的歌剧在《海丝》上发表,在这篇作品中,他以狼群来代表英帝,以樵夫来代表华侨。当时的总编辑担心这类文章会引起英政府的注目,要求郭荫棠自行承担后果。幸而后来风平浪静,也就不了了之。这部作品把郭荫棠和革命更拉近了。马来西亚一位喜爱《荒山血泪》的教员介绍郭荫棠加入了反帝大同盟,郭从此走上革命旅程。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蒋桂战争即将爆发。当时,国民党右派大员胡汉民从欧洲乘轮船回国,途经香港,郭荫棠闻讯写了一篇社论《右派的活动》,分析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明确指出,胡汉民的回国,将是国民党内部冲突即将公开化的前奏。这篇社论引起当地国民党的恐慌,他们调动全力对付郭荫棠。然而,时隔不到半年,1929年春,蒋桂战争全面爆发,证明郭荫棠的分析是正确的。他在华侨读者中的声誉更高了,英国殖民者和国民党联合对他进行迫害。1930年底,郭荫棠和艾芜等人被当局逮捕,押解回国。1931年,他回到厦门,由中共厦门市委安排工作,任厦门反帝大同盟宣传部负责人。

  一篇社论,重创“改革币制”阴谋

  郭老的老友、原厦门市委党史办主任胡冠中,向记者讲述了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1946年至1948年,郭荫棠在厦门《星光日报》任主笔,撰写了大量见解独到的评论。他的《美国在太平洋》、《为反对美帝国主义者扶植日本法西斯而斗争》等文章,剖析了二战后美国欲操控中国的野心,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学生上街举行反美示威游行。1948年秋,蒋家王朝抛出所谓含金量很高的“金圆券”,骗了不少老百姓。

  郭荫棠出于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和良知,一眼看出了这是国民党当局的骗局,他写出了“有秋天没有春天”的社论,告诫市民“金圆券”将持续贬值,最终成为一堆废纸,不要上当。文章见报的当天,整条中山路全乱了,市民争相拿着“金圆券”去换回金条、银元,当局“改革币制”的阴谋遭到重创。主笔《星光日报》的三年间,80%的社论都出自郭荫棠之手。

  胡冠中说:“郭老的一生,是忠于革命的一生,追求真理、拥护真理、宣传真理的一生。他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他的战斗岗位。”1949年8月,郭荫棠抛弃优厚的待遇,成为闽中游击队年纪最大的一名游击队员。9月初,他随闽中军部到泉州,完成了于5日之内接收两家报社和出版泉州电讯的任务,任泉州电讯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0月下旬,他到厦门任《厦门日报》资料室主任、编辑部副主任,参与了《厦门日报》的创办。

  放弃升官,甘当一介平民

  到漳州向郭荫棠做最后告别的厦门师范普一届校友们一谈起恩师、厦门师范首任校长郭荫棠,无不充满敬仰和感激之情。

  1950年9月,郭荫棠调到新创办的省立厦门师范任教导主任。第二年,厦师迁往郊区独立办校,郭荫棠任校长。他在学校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学生生病了,他请来名医为学生针灸治疗。有的学生饮食上有顾忌,他便为他们安排合适的饭菜。他带领同学们白天上课,晚上到附近乡村当夜校教师。工作满两个月后,省文教厅就下文表彰学校“坚持土改学习,加强师生团结,自己动手搬迁学校”的好校风。

  1953年至1954年,郭荫棠曾一度调到北京,拟担任一个党派的领导职务,但郭荫棠却放弃了机会,回厦门当一介平民。1956年、1963年,他先后被调到福建师范学院和二师院担任普通讲师。

  他的儿子郭民主说:“我父亲这辈子官是越当越小,但他从不介意,因为高官厚禄,非他所求,民主、自由才是他的终身向往,因而,他为我取名‘民主’”。

  命运坎坷,一生中4次入狱

  郭荫棠命运坎坷,一辈子竟4次入狱坐牢。

  1955年,他因潘汉年事件受牵连,被抄家、隔离审查两年。“文革”中被关“牛棚”、进“学习班”,立案审查至1972年。1978年,因地下党许集美等同志问题受牵连,再度遭秘密关押一年多,因不愿违心作证,最终办案人员以其态度恶劣,把他定为“混入革命队伍的特务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开除出革命队伍,只发给40元生活费。直至1985年,他80岁的时候才得到平反,恢复公职,补发工资并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

  饱经风霜的老人坚强地走过了101岁。他顽强的性格给子女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什么能够把父亲击垮。

  小儿子郭福婴记得:有一次,哥哥用自行车送父亲到“五七干校”,经过一道陡坡时,父亲从车上摔下来,嗑破了嘴皮,鲜血直流。哥哥毫无觉察,继续往前骑,父亲没有喊哥哥停车,而是自己捂着嘴,一步一步朝前走。等到哥哥发现时,嘴上流下的鲜血已将父亲的手染红了。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郭荫棠自信的性格。“父亲相信,这辈子能挺过风风雨雨,依靠的是自己而不是别的,他始终相信,自己的人生抉择是正确的。”郭福婴说。有一次,一名牧师到他家中布道,牧师问郭老:“你信什么?”郭老脱口而出:“我信我自己。” 晚年的郭荫棠已很少说话,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有一回,儿子用轮椅推他到一座寺庙门口,想让他进去烧炷香,他却摆摆手表示不愿进去。

  胡冠中说,郭老让他想起了毛主席的《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综观郭老的一生,就是具有梅的风度、梅的品格和梅的精神。

  文/图 记者 刘丽英(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