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是乾隆帝的生母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3:59 人民网

  乾隆的生母,清廷编纂的官书和清宫档案均记载为孝圣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之女。但在野史和某些私人笔记中,关于乾隆帝的生母则有多种说法。

  孝圣宪皇后像陈世倌的夫人说。雍亲王福晋和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的夫人同时生了孩子,前者生的是女孩,后者生的是男孩。雍亲王借口要看看陈家的孩子,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暗中调了包。雍亲王福晋生的变成了男孩,即后来的乾隆帝。遂有后来乾隆帝六

下江南到海宁探望父母之举。

  承德一贫困家庭的女子说。据清人王闿运写的《湘绮楼文集》载,乾隆帝的生母原是承德城中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子,六七岁时就能上街采买东西。13岁时进京,混进了选秀女的行列。选中秀女后,分在雍王府当侍妾。后来伺候有病的雍亲王,怀孕生了乾隆帝。

  汉姓丑女说。雍亲王在热河打猎时,喝了壮阳的鹿血,不能自持,临时找了李氏丑女幸之,遂有孕,生下了乾隆帝。

  南方人傻大姐说。此说最早出自一个“老宫役”之口,经民国时期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和胡适的口、笔而广泛流传。

  雍正皇帝读书像以上传说均不可靠,阎崇年先生著《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有详尽的分析,可参阅。

  但乾隆帝的生母问题确实存在疑点。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一册第36页有这样一条谕旨: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遵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

  萧奭著的史料价值很高的《永宪录》中也记载了与上面大致相同的内容,也说熹妃(也就是后来的熹贵妃)是钱氏。

  成书于乾隆六年(1741)的《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四却这样记载此事:

  (雍正元年二月)甲子(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实录》中的这段记载把被封为熹妃的钱氏换成了钮祜鲁氏。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将档案中的宋氏封裕嫔、耿氏封懋嫔改为宋氏封懋嫔、耿氏封裕嫔。还有,在太后前加了一个“皇”字,将“福金”改为“妃”,将“该部知道”改为“尔部察例具奏”,将“谕旨”改为“懿旨”。通过这些变化,使这道谕旨更为顺畅合理,符合当时的程式,显然经过了当时文臣的润色。通过查阅其他书籍可知,档案中的记载,确实把裕嫔和懋嫔的姓氏搞错了。以此推之,将熹妃的姓氏搞错了也是有可能的。但“钱”与“钮祜鲁”在字形、字音上差别很大,毫无相似之处。另外雍正帝的其他妃嫔也无姓钱的,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了钱氏?以此看来,又不能轻易认为是笔误。总之,这位熹妃究竟姓钱还是姓“钮祜鲁”,钱氏和钮祜鲁氏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至今也还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难题。但在没有找到新的证据的前提下,我们也只能相信《实录》和《玉牒》的记载。就是说,我们目前只能相信乾隆帝的生母就是这位钮祜禄氏。

  以天下养:享尽清福的皇太后

  凡帝游必奉母行。生活在乾嘉年间的礼亲王昭梿,在他的名著《啸亭杂录》中有一条乾隆帝“孝亲”的记载:

  纯皇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后天性慈善,屡劝上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后喜居畅春园。上于冬季入宫后,迟数日必往问安侍膳,以尽子职。

  《乾隆南巡图》中皇帝视察黄河情形乾隆皇帝是清帝中巡游次数、地点最多的,除专程去蓟县盘山的静寄山庄外,凡出巡必恭奉皇太后同行。

  据笔者统计,乾隆帝一生6次南巡,前4次都奉皇太后而行,这4次是: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至五月四日,历110天;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十一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历105天;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四日,历112天;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历129天。

  后2次分别是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四十九年(1784)举行的,那时皇太后已经去世。

  6次巡幸五台山,前3次都奉皇太后而行,这3次是:

  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十日至十月十六日,历36天;

  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二日至三月六日,历35天;

  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十日至三月十七日,历37天。

  后3次是在皇太后去世后举行的。

  5次东巡中,除最后一次是在皇太后去世后举行的外,前4次均奉皇太后而行,这4次是:

  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四日至三月十七日,历44天;

  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月十三日至三月二十日,历38天;

  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七日,历43天;

  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七日,历62天。

  4次诣盛京,前2次是在皇太后生前举行的,均奉皇太后而行。

  乾隆八年(1743)七月八日至十月二十五日,历107天;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六日至十月十一日,历153天。

  乾隆帝在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三日,惟一一次巡幸嵩洛,也是奉皇太后同行的。

  乾隆帝即位后,去避暑山庄48次(不包括乾隆十九年取道热河去盛京那次),前29次是在皇太后健在时去的,次次都奉皇太后而行。

  乾隆帝在位期间共展谒东陵、西陵65次。后15次是在皇太后死后进行的,前50次中只有10次奉皇太后前去。展谒山陵,往返10天左右,路程600里,活动比较紧张,而且需要举哀,毕竟不是轻松欢愉之事。可能是因为这样,才没有次次奉皇太后而行。

  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数字,意在说明孝圣皇后确实享尽了人间的清福,是清代皇太后中出巡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皇太后。

  《慈宁燕喜图》局部,乾隆举杯庆寿

  极尽铺张的万寿庆典。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孝圣皇后的万寿圣节即生日。每到这一天,乾隆帝都要遣官祭太庙后殿。乾隆帝亲自到寿康宫行庆贺礼。王大臣在慈宁门、众官在午门给皇太后行礼。乾隆帝或在重华宫,或在静宜轩,或在寿康宫,盛摆宴筵,庆祝皇太后万寿节。中国人比较重视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寿,都要隆重地庆祝一番,在皇宫也是如此。孝圣皇后活了86岁,乾隆帝为她隆重地庆祝了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其规模之大、场面之隆重,花样之新奇,耗资之多,堪称清代之最。而且每次都要为皇太后加上徽号,举行隆重的上徽号礼。每逢整寿庆典都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由朝廷亲近重臣组成万寿庆典处,正式庆典活动持续多天。

  我们不妨以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二十五日筹办孝圣皇后六十大寿的庆典为例,来看看当时情状:

  一、建寿安宫。为了有一个更宽敞的祝寿场所,乾隆帝提前将寿康宫后原明代咸安宫旧址改建成寿安宫(今故宫图书馆)。

  《崇庆皇太后圣寿庆典图》局部

  二、沿街建景。皇太后一年当中有多半时间住在西郊的畅春园,而祝寿的庆典活动是在紫禁城进行的。为了使皇太后在回宫途中看到普天同庆的喜乐景象,“自西华门外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分地张灯,剪彩为花,铺锦为屋,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北调南腔,舞衫歌扇。后部未歇,前部又迎,游者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也。其景物之点缀,有以绢为山岳状,锡箔为波涛纹者,甚至一蟠桃大数间屋,此皆粗略不足道。至如广东所构之翡翠亭,高三丈余,悉以孔雀尾作屋瓦,一亭不啻万眼;湖北所创之黄鹤楼,形制悉仿武昌,惟稍小耳。最奇者重檐三屋,墙壁皆用玻璃砖砌成,日光照之,辉煌夺目;浙江所结之镜湖亭,以径可二丈之大圆镜,嵌诸藻井之上,四旁则以小圆镜数万鳞砌成墙。人入其中,身可化百亿”。《崇庆皇太后圣寿庆典图》之“西洋点景”这些彩棚戏台等景点建好后,为了防止火灾,乾隆帝特地派步兵昼夜巡逻看守。十一月二十日,乾隆帝亲自陪着皇太后从畅春园回宫。皇太后的慈驾自长河乘冰床至高梁桥,然后改乘由28人抬的金辇。乾隆帝身穿龙袍衮服,乘马前导。王公、大臣蟒袍补服,满汉命妇身穿彩服,在各祝寿彩棚前夹道跪迎。来自直隶、湖广进京给皇太后祝寿的老民、老妇,以及来自直省的年老休致大臣,也在道旁跪迎,并瞻仰皇太后慈颜。当天,皇太后还住寿康宫。

  三、加上徽号。十一月二十日加上徽号,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大社、大稷。二十一日,乾隆帝御礼服于中和殿阅毕奏书,乘舆到慈宁宫向皇太后恭献奏书。二十二日,正式举行上徽号礼,加上“裕寿”二字,至此徽号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

  《崇庆皇太后圣寿庆典图》之“观戏”

  四、进献寿礼。常年万寿圣节,皇帝要向皇太后恭进如下礼物:银一万两、大号小珍珠300串、小珍珠300串、大号小珊瑚珠300串、小珊瑚珠300串、上用缎纱等63匹、官用缎纱等37匹。因为这次是六十大寿,所以从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这5天,皇帝每天要向皇太后恭进寿礼九九。

  五、祭太庙后殿。在万寿圣节的正日子十一月二十五日,遣官祭太庙后殿。

  六、大摆宴筵。从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到二十九日,一连9天在寿安宫大排宴筵。乾隆帝率后妃、皇子、皇孙每天侍皇太后膳,一连演戏9天,称庆于寿安宫。

  七、举行庆贺礼。在十一月二十五日这天,乾隆帝亲诣寿康宫行庆贺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生监、耆老于天安门外行礼。皇后、妃嫔等在慈宁宫行礼。自十一月十四日至二十八日,王公百官全穿蟒袍补服,不理刑名。

  《崇庆皇太后圣寿庆典图》之“幕后准备”

  如此铺张为一个人办生日,在我们今天看来实在有些挥霍无度。不过,假如我们站在老太后的立场,那她真是一位幸福的老人了。子孙孝敬、照顾细致,使得老太后不仅保养得好而且心情好,所以在80多岁时依旧“动履康强,不烦扶掖”,身体是很好的。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到圆明园。皇太后驻跸圆明园期间,几乎都住在长春仙馆,因为这里距皇帝处理政务的正大光明殿和皇帝的寝宫九洲清宴都很近,便于皇帝给皇太后问安侍膳。正月初九日,乾隆帝陪着皇太后在九洲清宴一边进膳,一边观看节日的灯火,妃嫔和皇子、皇孙们也都陪侍在旁,“五世同堂,同伸欢忭”。乾隆帝见皇太后“慈颜康豫,不减常年”,非常高兴。这一年,皇太后86岁,乾隆帝67岁。他想皇太后90岁大寿时,自己也是71岁的老人了。那时一定要为皇太后更隆重地庆祝一番。正月十四日行完祈谷大祀后,乾隆帝闻知皇太后身体不豫,赶到长春仙馆看望,当天晚上还陪着皇太后在同乐园进晚膳。皇太后当时的病情并不重,只是偶尔违和,抓紧调治后,病情大有好转。可是没过几天,病情出现反复,而且较前加重。皇太后不想把病情转重的事让皇帝知道,怕引起儿子烦心,影响理政,所以在皇帝问安时,故意谈笑如常。到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情已十分严重,这一天乾隆帝看望了母亲两次。这天深夜,皇太后已进入弥留状态。乾隆帝守候在旁。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痰忽上涌,遂于丑刻病逝”,终年86岁。

  孝圣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罕见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