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丝带”改变他们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4:34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群曾经的HIV感染者,一群HIV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一种人性美好

  文/本报记者陈辉

  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广州“红丝带之家”。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也是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自信而有尊严地活着,并激励、帮助其他感染者。在他们办《爱之

简讯》上,记者读到这样一段话:“我感激因HIV带入我生命中的事物。我们四周有一些人,在病毒出现之前,过着平庸的日子;因为HIV,他们发现自己能做很多很好的事,服务他人,他们找到生命的目的。因为得了HIV,我变了,成长了,成为更好的人。”

  “感染HIV是不幸的,但可以转化为一种机遇。”这群特殊的志愿者用行动做了诠释。这里记录的是他们普通的一天,他们不一般的故事……

  1 曾经感染想过自杀一种关爱活了下来

  早上6时,阿翠就起床了,草草吃过早饭就搭公交车出发。从她的家去设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内的“红丝带之家”办公室,要一个多小时。阿翠在车上打起了瞌睡,她昨晚接听热线忙到10时半才回家。

  8时半,阿翠到达办公室。“红丝带之家”就设在感染科病区里,这是医院从非常紧张的用房中为他们挤出来的半间,科室的一些资料也存放在这里。阿翠放下包,第一件事就是要和每个病人“sayhello”,大致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及有什么需求。

  阿翠的红毛衣、黑色长裙、一头飘洒的长发,像晨风一样吹过整个病区,给每个病房带来了生气。“今天要特别关注新来的病人阿海。”阿翠走完一圈又回到阿海的床前。

  新来的病人情绪都很低落,得知自己感染HIV,认为只能等死,心中满是痛苦和绝望。“我还这么年轻,就要死了,没有了未来,你能理解我的心情?!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病毒的侵袭下的面色异常灰暗,阿海对阿翠的谆谆开导不领情。“我当然能理解,我也是HIV感染者,我现在不是活得好好吗?”阿翠轻声细语的一句让阿海惊呆了。

  阿翠向阿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两年前被查出感染HIV,知道结果那一天,她在外面哭了一整天,想到了自杀,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怕家里人担心,她一直没说,拖了半年,直到虚弱得骨瘦如柴连床都起不来。最后,家里人知道她的真实病情后,把她送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她一度很绝望。这时,一名红丝带志愿者(他也是名HIV感染者)来到她身边,就像今天她坐在阿海身边一样,让她重燃了活下去的勇气。

  两个月后阿翠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了。身体状况稳定后,她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她先是有空就过来,现在是全天呆在医院里。

  

“红丝带”改变他们人生

  图:志愿者在“红丝带之家”工作 本报记者黄伟江摄

  2 笔记记了厚厚一本督促病人按时用药

  上午10时过后,小小的“红丝带之家”格外热闹。每周一、三、四上午,是艾滋病人复诊的时间,病人陆续从全省各地过来领取免费药物、抽血、咨询。

  “红丝带之家”目前有6名全职志愿者,大部分和阿翠一样是HIV感染者。志愿者都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心理辅导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超人的爱心和耐心。

  阿翠拿起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坐在护士小钟身边。阿翠也曾是小钟的病人,昔日的医患关系,今日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小钟眼中的阿翠简直判若两人。“那时候的她整天唉声叹气,要死要活的,现在自信多了,也漂亮多啦!”小钟说。两个姑娘一唱一和解答着病人的问题,诊室里飘荡着她们清脆的声音。

  经过感染、治疗及担当志愿者这个过程,阿翠差不多成了半个艾滋病专家。阿翠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病人详细的联系方式、病情、用药及心理状况的资料。志愿者每个月都要做随访工作,督促病人按时用药,定期复查,鼓励他们克服用药初期的副作用,如果发现有心理问题及时提供支持。目前登记在册的病人有几百人,随访量相当之大。“他们可帮了我们的大忙,督促病人按时用药对控制HIV至关重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一科主任、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专家蔡卫平主任说。

  3 攻心“武器”老火汤帮助病人调节心理

  下午一上班,“红丝带之家”香气四溢。原来志愿者阿芬提着四个保温桶的老火靓汤过来了。艾滋病人需要大量补充营养,“红丝带之家”每周三次为医院的每个艾滋病人送一份靓汤、一份水果和蛋糕。

  阿翠帮忙将汤分装到一个个小碗中。汤是阿莲在医院附近的“红丝带接待站”亲手煲的,那里可为艾滋病人家属提供免费食宿,还可方便外地来广州看病的艾滋病患者过夜。

  这份靓汤不只补充营养这么简单,还是志愿者的“攻心”的秘密武器。有些艾滋病人情绪很不好,对志愿者的帮助也很抵触,甚至破口大骂,志愿者一次次把汤送到病人床头,再冰冷的心都会被这一碗碗汤水融化。

  志愿者这样煞费苦心地帮助艾滋病人调整好心理状态,对他们的治疗究竟有多大帮助?

  “非常非常大!”蔡卫平说,由于缺乏科学的知识和社会的压力,艾滋病人心理问题严重,有的甚至自杀。病人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用药、检查,这些对治疗至关重要;心理的病毒比HIV更可怕,精神过度紧张会削弱已受到病毒伤害的免疫力,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战胜疾病。

  4 感谢“红丝带之家”它改变我的人生观

  4时许,“红丝带之家”来了一位俊朗的中年男子,一身运动装打扮,显得气宇轩昂。他像老朋友一样,和每个人依依话别。他明天就要出院了。

  这位李先生今年8月发病后,辗转了4家医院,送到市八医院时,已经处于艾滋病晚期,瘦得只剩下七八十斤,高烧不退、胃胀、腹水,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谁能想象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他能恢复成现在这样。

  “感染了HIV绝不等于判了死刑!”蔡卫平肯定地说。他解释,感染者一旦入院,往往是已经开始发病,有的因贻误治疗时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这种情况下,死亡率也仅有10%,有90%可以治疗到病情稳定。他说他的许多病人出院后,又重新回到工作中,有教师、管理者、科技人员,不少人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不菲的成绩……

  “这次死里逃生,我的人生观彻底颠覆了!”李先生很感慨,他说以后再不会只想着赚钱,会更关注健康,要有颗感恩的心,多做善事。这次生病,许多朋友及陌生人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深受触动,尤其是红丝带志愿者。他刚入院还在高烧昏迷中,志愿者就到床前给他的家属打气。这两个月里,志愿者伟哥、阿翠每天都和他聊天……

  5 为看更多人性美好放弃高薪全职志愿

  下午4时多,“简”匆匆赶了回来,她负责“红丝带之家”的财务。“简”不是感染者,两年前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Thomas。

  “简”本来只想为他们提供些帮助,最后却放弃了医药行业的高薪收入,做了全职志愿者,每月领不到500元的生活补贴。“以前在高薪职位上,我看到的更多是社会的丑陋,觉得活得烦躁、空虚。现在我虽然看到很多苦难,却也看到更多人性中美好的东西。

  “和感染者”朝夕相处,真的不怕被感染吗?”记者问。“简”答:“一点不怕。我很清楚日常的接触是不会感染HIV的,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昏黄的暮色中,记者与阿翠、阿伟、“简”在市八医院门口话别。他们难得这么早回家,他们的电话24小时开通,随时接听感染者的求助和倾诉,还要到网上解答感染者的问题,回复他们的留言……

  

“红丝带”改变他们人生

  图:心理病毒比HIV更可怕,艾滋病患者需要良好心态 本报记者侯恕望摄

  ■链接

  “红丝带之家”是爱之关怀项目的一部分,由广州的艾滋病患者Thomas始创,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福特基金会等的资助,并在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以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人提供治疗知识教育和心理帮助为主要目标的民间关怀项目。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