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怀念小人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16:16 人民网

  近来,不知怎地,又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那是一种64开本,黑白图画配上文字注解的小册子,在那时也称连环画。近年来,市面上已是没有这种小人书的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印刷精美、五花八门、让人目眩的卡通漫画。不用说,现在的儿童也是早不知小人书为何物了,既便是再拿到书店的货架上,恐怕也是难有人问津了。

  记忆中的小人书虽只有巴掌大,内容却包罗万象,有民间传说、现代故事、科幻小

说、中外名著、还有电影戏剧……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几乎每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在小人书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约是四五岁的光景罢,我便整日地捧着那一本本有着精美插图的小人书,爱不释手了。可以说,那个时候,小人书便是我唯一的喜好。它图文并茂,不识字的我对应着画面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是谁在百岁高龄带领十一寡妇远征大辽;是谁含泪在儿子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是谁才智过人三擒姜维;是谁不畏强暴怒斩陈世美;是谁在圆明园放了一把火;是谁在上甘岭上不怕牺牲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又是谁深受人民的爱戴,十里长街只为挥泪与他的遗体道别……小人书就像不说话的老师,给了我最初的有关善与恶、美与丑的鲜明标准,也教我早早地接触到了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如: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美貌多情的狐仙;多愁多病的林妹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豪气冲天的梁山好汉……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溜儿排开,展现在我面前。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有形的画面总是要好过干枯的文字的。

  稍大点儿,可以识得几个字了,母亲便在我偶有不懂时为我作着讲解。同时,也教给了我许多的生字和阅读的方式,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以至于我在小学四年级时便开始读长篇小说《再生缘》、《三侠五义》等原著。虽然,其中也有很多不认得的字,但依靠读小人书时所积累的功底,以"秀才念字念半边"的精神,竟然都读了下来。后来在字典里、课堂上为似曾相识的这些字验明正身时,竟发现大部分都给蒙对了,那股高兴的劲儿也实在难以描述,不用说,对小人书的喜爱程度自是又增加了不少。

  其实,如此的喜爱小人书,倒不全是因为它那以画面形式展示出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有趣的情节,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家里那一木箱子(约有300来本)的小人书是在我三岁时逝世的外公所遗留下来的。凭我的记忆,幼时,外公是极疼爱我的,我亦是与外公最最亲近的了。而童年时期,外公于我的印象来说,除了脑海深处的那一抹和蔼的微笑、慈爱的目光外,便是这一木箱子的小人书了,我岂有不爱惜的道理。每年里,最喜欢也最热衷做的事,大概也就是在夏日最燥热时期,与母亲一起将那些小人书一本本地铺在太阳底下晒晾,尔后,再一本本地收入那只旧木箱子,放些樟脑丸,比收藏冬日里心爱的小棉袄还要小心、细致。可惜得是,在我读初中时期,那一个个年幼的表弟表妹因着好奇,老是翻出小人书来看,却又不懂得爱惜它们,不是将它们弄得肢体破碎、面目全非,便是不知将它们遗在哪个角落,任我再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个心疼的劲儿,自是无话可说。想阻止他们的这种行为,却又无能为力,只好暗地里着急。但,有一次,我还是抑制不了,着着实实地在舅舅、姨妈们面前为此事大哭了一场。可为时已晚,300来本的小人书只剩10余本了,且大多是残缺不全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小人书和装它们的木箱子早已不知去向,但它们给予我影响和关于外公的记忆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