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死”企业何以猛招“活”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5:44 华商网-华商报

  江西省出现就业怪现象,一些小公司甚至是已经注销的“死”公司竟然成了“用人大户”:南昌一家已被注销7年的企业,一次性“招收”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另一家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的通讯类企业,不仅一次性招收上百名应届毕业生,而且还不考虑专业地招收几十名与通讯行业毫不相关的农、林专业毕业生。(1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死”企业大招“活”学生,这种奇观何以出现?表面上看,这是由当地“人才交

流中心”出于自身利益一手撺掇而成,但究其实质,这种“死魂灵”式的虚假就业现象背后,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育部门就业率至上的政绩理念。连人才交流中心也承认:就业协议书盖上人才交流中心章后,“学校会认作是用人单位接收的,不少学校和学生都是这么办的”。

  如果我们稍加留心,不难发现,在如今众多大学教育评价体系中,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其中最为突出的“硬指标”,被强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比如教育部去年的政策:2005年高校招生数要与就业率挂钩,连续三年就业率不足30%%的,将令其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于是,千方百计抬高就业率,出现诸如江西这种将自己的学生“嫁”给子虚乌有的“死”企业的荒唐现象,自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这种“唯市场是从、就业就是一切”指针下的大学教育,与一个职业培训基地还有什么区别?再者,即便就业率值得高度重视,但在目前规则尚不健全的人才市场环境下,以那些所谓的“人才中心”的数字作为就业率统计依据,合理性又在哪里?

  显然,大学教育中的这种虚假就业率怪现状,和那些久为人病诟的官场数字政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不仅从人才市场管理的角度而且从教育政策制定的源头,遏止各种大学生虚假就业现象,应成为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张贵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