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铁农当上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0:03 公益时报

   “我来了!”

  顶着刺骨的寒风,一位身穿军大衣的长者一边乐呵呵地冲周围的同伴打了个招呼,一边开始工作。只见他伸手、展开、按住、夹紧,一连串的动作过后,一片原本还在地面四处飞扬的纸屑,在这位长者手中的竹镊子操纵下乖乖地躺进了垃圾桶。

  这是在2005年12月5日——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日”20周年纪念日,发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的一幕。当天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和民政部长李学举、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等人一道,来到这里做义工。那位捡纸屑的长者,就是周铁农。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2005年入冬以来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首场降温大风,几天前已经将北京市的气温一下子拉低了十多度。

  不到9点30分,正当很多年轻人将自己裹在棉衣棉帽里匆匆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周铁农和他的同伴李学举、徐瑞新等人相约来到鲁谷社区,和以往上班装束不同的是,他们每人穿着一件军大衣,手里攥着一把竹镊子。这一时段,周副主席等人的“新工作”是当社区义工。

  鲁谷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远离CBD等经济发达圈,平常,这里的地面免不了有些纸屑垃圾。冬天到,北风起,飞扬的纸屑不仅破坏市容,也可能传播着细菌病毒。

  来到目的地,周铁农和同伴们迅速融入了自己的“新角色”,他们展开了竞争,争抢着捡拾垃圾,不时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仿佛儿时同伴间的活动比赛。

  听到这边的声响,几位陌生的路人不经意投来匆匆的一瞥,他们看到的,不是一群高官,只是一群热心公益的长者在平常地奉献。

  不一会儿,一大片地面内的垃圾被手脚麻利的周副主席和李学举部长等人收拾得干干净净。“走,我们再去做做治安巡逻!”在周铁农的号召下,几位衣着平常的高官套上值班袖套,来到了社区居民楼的前后巡视。

  在鲁谷社区的一幢楼前,周铁农仔细查看了大楼的门禁措施。“一定要在方便居民出入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居民财产生命安全。”同行的其他社区志愿者也许不会知道,今天和他们一道以志愿者名义值班的,是一位国家领导人。

  一阵寒风袭来,不时掀起这群志愿者的军大衣,同行中甚至有人的帽子也被风刮了起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大伙的热情。呼啸的风中,志愿者们依旧在行动。

  不知不觉地,一个小时过去了。根据中国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周铁农和李学举等分别从北京市石景山区志愿者协会会长臧中凯手中接过了一本“中国社区志愿者证”。

  这是经过全国统一注册编码的正式证件,它表明持证人的“正式志愿者”身份。在周铁农的证书上,“1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清晰可鉴。

  抚摸着红色的“中国社区志愿者证”,看着证书中记载的1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周铁农、李学举等人神色凝重。他们知道,这一个小时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周铁农当上志愿者

  评论

  人人都来做志愿者

  ■ 本报评论员 陈杰人

  在“国际志愿者日”20周年纪念日里,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和民政部长李学举、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徐瑞新等以其亲历亲为,诠释了“志愿者”的精神内涵。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周铁农每天一定有很多重要国务需要处理,作为一部之长,李学举的忙碌程度亦可谓日理万机。但就在星期一这个通常人们最忙的日子里,两位高官能够暂时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以自己的实际工作领取一本“志愿者证”,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善心的体现,更是对这个社会每一个有能力做志愿者的无声号召。

  经历了20年的历史后,“志愿者”这一最早诞生于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模式,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关资料表明,自1989年以来,中国已经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75000余个,社区志愿者达1600余万人。现在,在邻里互助、扶贫济困、帮老助残、优化城市基层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中国社区志愿者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历史的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尤其是当经济的发展促成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陌生化”、利益关系的竞争化之后,这个社会就更加需要一种体现善良人性的无偿服务,以缓解利益竞争带来的冲突和矛盾。

  志愿者服务模式正是基于这个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互动下,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社会全体成员努力工作带来的成果,而每一个人也必然被要求尽可能回报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人们善良天性的体现,更是这个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在志愿者服务模式下,每一个担当志愿者角色的人士,既能享受自己的善意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又能真正地服务他人,回报社会。

  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需要竞争以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也需要在竞争之外寻求另一种途径以实现社会的融洽与和谐,而基于自愿、无偿和自由的志愿者服务模式,正是一种可取的好办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经历了紧张的竞争态势之后,更需要一种基于自愿和轻松的行为模式以缓解因竞争带来的烦躁和不安。在很多时候,人类所自愿选择的一种小的牺牲,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幸福感,也能给牺牲者本人带来愉悦和满足感。

  就中国的实际而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匮乏和社会各类群体之间所存在的实质不均衡现象,都要求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以社区志愿者服务为例,发达国家经历了多年发展之后,已经达到了30%—40%的志愿者参与率,但在中国城市,这个比例只有3%,甚至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10%。

  这种情形的存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观念的普及和模式的单一是重要因素。在过去,很多人不了解志愿者,也没有想过要加入志愿者队伍。周铁农副主席和李学举部长的垂范之举,恰恰为我们全社会的志愿者工作做了最有益的宣传。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志愿者的理解加深,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精神的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成为这个世界最闪亮的风景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