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汕头“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0:18 大华网

  提要“十一五”是汕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振兴汕头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汕头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昨天,中共汕头市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汕头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对“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建议》提出了汕头“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对事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政策性问题提出九大举措。本报今天摘发其中要点,敬请垂注。

  ■总体目标:经济保持更快更好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

  ■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经济质量的关系;引进资金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扩大有效投资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系;推进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关键词】结构调整产业竞争力

  建设四大基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工业为主导,以新兴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建设四大基地。

  ●以轻型加工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制造业基地;

  ●以港口为依托、重化工业为带动的临港工业基地;

  ●以商贸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综合服务业基地;

  ●以良种良法为途径、产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效益农业基地。

  把工业作为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电力设备、医疗设备为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充分利用港口资源,重点发展石化、电力、大型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工业,推进工业适度重型化。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发展商业新业态,建设特色商业街和大型专业市场,推行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培育和发展大型商贸企业。

  ●以发展港口物流业为重点,建设物流大市场。

  ●加快发展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特色会展业,培育区域性会展品牌。

  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上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以大港口为核心,海运、航空、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广澳港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深水泊位建设,形成现代化深水大港格局。

  ●建设现代化的公路交通枢纽,加快规划建设市域公共交通网络,加快规划建设以“二纵三环八射”为主骨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形成区域公路交通枢纽。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华能海门电厂尽快上马建设,推进电网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关键词】自主创新发展后劲

  发挥汕大自主创新技术依托作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科研机构转制,增强创新和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在推动我市自主创新中的技术依托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组织产学研联盟。

  ●建立企业牵头实施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机制,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以企业为核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点扶持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以名牌拓展市场,以名企带动产业发展。

  提高开放水平,做大做强内外源型经济

  【关键词】开放内外源型经济

  带动能力强的领域将成投资重点

  ●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加强对招商引资的统筹和引导,建立社会投资体系,形成市场运作的投资促进机制。实行投资项目负责制。

  ●规范投资行为,引导投资投向,重点引导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带动能力强的领域。

  鼓励外企在汕设研发中心

  ●鼓励外资企业在汕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着力鼓励和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在深度开发美、日、欧盟、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俄罗斯、中东、东欧、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

  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实现平等待遇

  ●放宽市场准入,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竞争性和对外资开放领域,包括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领域,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平等待遇。

  ●鼓励中小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加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区域协作,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加强与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在科技、信息、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的经济合作。

  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动城市建设组团式发展

  ●按照“东西扩延,南北对称,中心带动,区域协调”的要求,以城带乡,推动城市建设组团式发展。

  ●加快规划和建设“三条经济带”,拓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推动中心城区“一市两城”建设,通过拓展东区和优化提升西区,增强北区的集聚辐射功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配置资源,加快推进南区开发建设。

  ●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要致力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全市形成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新形态。

  培育发展经济强镇

  ●按照以民营经济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发展经济强镇。

  ●引导各镇发展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建设更多各具产业特色的经济强镇。

  发展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进区域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优化种养结构和品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把精耕细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农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稳定和完善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改变农村面貌。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政风建设。

  ●改变经济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强化机关效能受理投诉机制为突破口,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为基础,实现行政提速。

  深化财政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税收征管和财政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逐步推行预算公开。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市直国企改革步伐

  ●完善政策,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市直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

  ●推进市政设施和各类特许经营权市场化运作进程,盘活政府资源,多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规则,努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土地、人才、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

  ●培育壮大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进一步推进资源和公共事业价格改革,完善垄断行业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加强文化大市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关键词】文化大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优先保障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体制。

  ●加强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大力扩展高中阶段教育,增加高中优质学位,提高高中毛入学率。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支持办好汕头大学。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加强人才工作

  ●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主体,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等紧缺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人才集聚。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汕工作。

  ●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绩效考核机制、选拔使用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推进潮剧发展与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推进潮剧发展与改革。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具有潮汕特色的人文环境。

  ●加大对公益性文化的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卫生服务保健新体系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

  ●建立由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急救网络组成的城市卫生新体系。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构筑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加强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

  强化人口、资源和环境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

  ●严格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管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江河整治,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

  ●大力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强化资源节约的监督管理,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科学制定和实施全市环境保护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形象。

  ●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城区、绿色乡镇、绿色社区和生态示范区等活动。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加强自然景观保护。保护海洋资源,依法加强海域、岸线保护性开发和汕头湾生态环境保护。

  ●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对节能增效、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培植资源再生产示范企业。推进贵屿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南澳清洁能源基地。强化人口和计生工作

  ●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继续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促进人口的有序合理迁移和流动。

  重视解决民生民安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汕头

  【关键词】

  民生民安和谐汕头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技能型劳动力培养。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并逐步将失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积极探索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的办法。

  ●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高度重视解决特困群众在子女上学、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加强社区建设

  ●推动建立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全面管理体系。

  ●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工合法权益。

  ●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

  ●建立健全城乡特困人员和家庭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预警应急体系

  ●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走私贩私、逃税骗税、制假售假、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关键词】精神文明法治社会

  创建平安和谐社区

  ●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

  ●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以创建文明城市和平安和谐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村(居)民自治,推行和完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市

  ●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创新,建设法治政府。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强化行政复议工作。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增强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本报记者 杜丽玲 赵令蔚 整理

  (责任编辑:黄幼华、林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