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悄然改变的海岸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9:25 河北日报 | |
15年来,我省海岸线新增16.94公里,滩涂面积减少206平方公里,沿海岛屿数量减少……最近,由省国土资源厅、省海洋局组织,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河北省海岸地貌资源调查为您揭示—— 海岛:数量减少面积增加12月7日上午,省地理科学研究所二楼会议室,研究员顾建清指着电脑显示屏上的卫星图片说:“从这次调查看,我省海岛近15年内的确发生了重大变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根据全国统一部署,我省曾组建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队,对全省海岛资源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那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全省共有海岛132个,分布在滦河三角洲平原外侧的沿岸和故黄河口地带。根据分布的地理位置和组合情况,划分为大蒲河口外诸岛、滦河口外诸岛、曹妃甸诸岛和大口河口外诸岛4个岛群。132个岛屿中,有人岛只有两个,其中一个还在漳卫新河的河口内。 而开始于去年4月的调查,是根据2000年1∶1万正射影像图、2000年和2003年的TM影像解译,加以必要的现场订正。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全省有海岛72个。其中人工岛1个,大蒲河诸岛由13个变为0个,滦河口诸岛由35个变为36个,曹妃甸诸岛由47个变为35个,大口河诸岛由37个变为0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数量减少,但河北海岛的总面积却增加了。上一次调查显示,全省132个岛屿总面积只有8.429平方公里,而据最新调查的粗略统计,我省海岛面积已经超过10平方公里。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省海岛第一次发生变化。1975年,国家有关机构公布河北省海岛数量为75个,而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调查又变成了132个。 顾建清认为,我省海岛动态变化十分活跃,无论海岛的数量、面积、外形,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一个叫做草木坨岛的岛屿逐渐消失,蛤坨的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而在月坨附近又新增加了几个小岛,还有几个岛屿分解成了几个小岛。 那么,这些变化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主要是自然原因。”顾建清很肯定地说。我省海岛大多离岸很近,最远的曹妃甸岛距海岸也不过18公里,一些离岸砂坝岛距海岸只有几百米。而这些岛屿高度也相当低,最高海拔只有7米多一点。这样的海拔,可能一次高潮就将它淹没了。顾建清打开了2003年10月渤海风暴潮前后曹妃甸岛的遥感图片,上面显示,在风暴潮发生后,曹妃甸岛的面积忽然减小,而在半年之后,这个小岛屿又恢复了原貌。 更重要的是,我省海岛大多数组成都很松软。顾建清介绍说,以地貌形态、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等要素分类,河北海岛可划分成离岸砂坝岛、河口砂坝岛、蚀余岛、贝壳砂坝岛几种类型。作为我省分布最普遍、最典型的海岛,离岸砂坝岛由于规模小,组成松散,无植被覆盖,岛体极不稳定,而河口砂坝岛也属于不稳定砂岛。 这样的地理条件,加上河流、海洋动力的不断作用,岛屿数量、面积必然发生不断的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沿海地区的不断开发利用,一些岛屿被人为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新的比较大的岛屿。顾建清举例说,打网岗列岛原共有11个,现经人工回填、筑堤围堰,合并为两个岛,数量减少了,岛屿面积却由30.81公顷扩张至1408.78公顷。 此外,由于大口河口外26岛因港口、盐田、养殖池塘开发而并陆,在这次调查中并没有算进去。这也导致我省岛屿数量看上去减少了很多。 海岸:岸线增加滩涂减少 与岛屿数量的减少不同,我省海岸线长度15年来却增加了16.94公里。 根据上世纪90年代有关方面公布的数据,全省岸线长度为421公里,而最新调查显示,全省岸线长度已达到437.94公里,岸线长度增加了16.94公里,其中,秦皇岛市为145.10公里、增加18.40公里;唐山市215.62公里、增加16.62公里;沧州市77.22公里、减少18.08公里。 顾建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开发建设。他介绍,像曹妃甸通港路、为大港油田海上石油开采修建的进海路、港口码头这样的建设,将海岸向海推进或向陆凹退,增加了海岸曲度。据统计,近20年来全省港口、进海路建设增加的大陆岸线达到79.71公里。 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沿海海水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批养殖设施在潮间带兴建,使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推进速度最快的地方每年可达数百米,目前养殖池塘前缘已抵达中潮滩。 与海岸线的增加相比,海岸带地貌的变化似乎更让专家们感兴趣。 海岸带地貌对内、外营力作用十分敏感,地貌发育较为复杂。内营力以构造活动为主,外营力主要包括气象动力、河流动力、海洋动力和人为作用影响。 诸多因素中,入海河流对潮间带地貌过程的影响最为直接。入海河流输入海洋泥沙的多少,直接控制了潮间带的冲淤消长,控制了潮间带地貌的发育与演变。全省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入海河流52条,其中北段的唐秦沿海36条,沧州沿海16条。据测算,1950年~2003年全省河流平均入海水量为42.53亿立方米,入海泥沙量1113.37万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域用水量大为增加,这对入海水量产生了巨大影响。2000年以来,全省年平均入海水量仅有1.09亿立方米,入海沙量不足10万吨。入海沙量的减少,直接引起河口三角洲的侵蚀。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注入渤海的河流在各河段修建了许多水库、引水工程,河口闸坝、减少了入海泥沙量,导致海岸输沙平衡破坏,加重了潮间带侵蚀。 1963年后,海河各支流的上游山区修建了众多大中小水库,近海平原开挖、修复了子牙新河、北排河、沧浪渠等入海减河。海河南支(子牙河和漳卫河)的排海水沙由天津入海改至我省沧州沿海地区,直接引发沧州海岸地貌的重塑,完整的潮间带被人工肢解。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全省目前滩涂面积为961.73平方公里,较《海岸带资源调查》的结果减少206.17平方公里。其中,秦皇岛市为26.98平方公里、减少4.12平方公里;唐山市为683.67平方公里、减少145.43平方公里;沧州市为251.08公里、减少56.62平方公里。 近20年来,养殖池塘和盐田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养殖池塘在潮间带兴建,使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前缘已抵达中、低潮滩。养殖池塘和盐田建设一方面直接在潮滩上形成人工地貌,另一方面也使自然滩涂面积大规模减少。据调查,近20年来,因养殖池塘和盐田建设全省自然滩涂减少的面积达到20672.5公顷。 开发:合理规划科学有序 据介绍,此次“海岸地貌调查与评价” 只是大规模“河北省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行动的一个部分。而海洋资源调查的目的,就是准确掌握全省海洋资源类型、结构、环境及分布、开发利用状况,科学评价开发利用潜力,把握资源变化趋势,科学有效地进行海洋资源利用管理。 据记者从其他方面了解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海洋开发强度加大,人为因素对海岸带,尤其是潮间带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局部岸段甚至超过了自然因素,成为影响海岸带特别是潮间带地貌变迁和沉积物运移的首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流域治理、河道采砂、河道与沿岸工程、人工养殖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石油开发工程、临港工业建设工程、沿海植树造林、海滩人工回填、旅游设施建设及旅游活动开展等。 “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坏事。”顾建清认为,比如港口、近海路建设和护岸工程稳定了海岸,而防护林的建设,也很好地固定了砂土。 但人为活动对海洋资源的破坏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顾建清介绍说,上世纪那一次海岛调查就发现,由于贝壳被当地老乡采集作建筑材料和饵料、饲料配料,大口河外的多个贝壳沙岛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已经消失。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种学术上有很高价值、发育较为典型的贝壳沙岛将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滦河口现代三角洲在1990年以前为典型的原生性河口湿地,随着围海养殖、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加剧,至2000年,河口两岸有3790公顷原生性河口湿地被垦为稻田和虾池,人工湿地面积较1987年增加1970公顷,河口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遭到较大破坏。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海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顾建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海岛、沿海陆地的自然属性、生态环境安排用途,保护利益大的一定要加以有效保护,开发价值大的,一定要合理开发。比如石臼坨、月坨等植被覆盖率超过90%、海洋物种丰富的海岛,要切实加强自然保护,至于曹妃甸这样的海岛,则毫无疑问地应该大力开发建设。省政府委托省海洋局编制的《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行有序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国家已经斥巨资启动了“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简称“908”专项)计划。其中有关河北省的部分已经于今年正式启动。该项目完成后,对全省海洋资源现状将会有一个更详细、更客观的描述与评价。 链接 我省海洋经济概况众所周知,河北是一个资源大省、经济大省,但很多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河北还是一个海洋大省! 约9000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总面积,占全国2.7%的海岸线长度,这是河北作为沿海省份的天然禀赋。 1996-2002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6.25%,比全省同期GDP增长速度高6.23个百分点,但我省海域利用率仅20%,且主要集中在近岸。 目前我省滨海旅游、海洋水产、海洋交通运输、海盐及海洋化工总计占全省海洋产业的比重为88.42%,已成为我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据2003年的统计,全省海洋产业产值仅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05%。本报记者 徐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