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会让你们再去流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0:52 大众网-鲁中晨报

  流浪的老人,她收留,并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伺候着;没单位肯要的残疾人,她收留,安排在自己开的厂子里拿着高工资打杂;病弱的流浪汉,她收留,治病花钱从不含糊……

  在周村区萌水镇萌水村,杨琳是个“名人”。她出名不是因为她肯吃苦,能干活,事业大,而是因为她收留了5名“老、弱、病、残、孤”。

  

“不会让你们再去流浪”

  每逢好天气,杨琳都不忘为老人们晒被

  (孙长良 摄)

“不会让你们再去流浪”

  最近,韩新祥老人感冒了,杨琳除去陪他看病外,还要亲自给老人做饭调养 (孙长良 摄)

  “她心眼太好了”

  12月7日上午,在萌水村南边的一条小路上,记者向两名老人打听杨琳。听说是找杨琳的,一名60多岁的老人问:“你是说给那个烂了腿的乞丐治病的闺女吧?”

  “这闺女心善,从小就知道接济别人,家里有好吃的,就拿出来给那些讨饭的。”另一名老人边说边指着萌水村东部不远的一处建筑物告诉记者:“马路边那个很新的厂子就是,她收留的人都在里面住着。”

  穿过村子时,一名领路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和杨琳一起玩耍时,只要看到有乞丐在村里乞讨,杨琳就会急忙跑回家把好吃的拿出来,跑着追上走远的乞丐,塞到乞丐手里。她心眼太好了!”

  “俺闺女心软”

  杨琳的丈夫出差了,杨琳正在厂子里忙着,她的母亲就跟记者絮叨起来。

  杨琳的母亲告诉记者,1989年杨琳高中毕业后,就到了镇办企业打工,挣来的钱她都积攒起来,当发现村里谁家有困难了,她就拿出一部分来救济他们。

  1994年,她嚷嚷着让父母给她买了一辆出租车,开起了出租,挣来的钱也没少用在帮助贫困人上。

  1998年,结婚后的她与丈夫商量着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开张后,遇到一些流浪的人时不时地上门讨饭,她不但不把他们轰走,还迎进饭店好吃好喝伺候一顿。

  今年3月份,饭店不开了,她又和丈夫张罗着开了家电炉厂。“好养活她收留的那些人啊!”说到这里,杨琳的母亲直叹气。

  “俺这闺女心软,孝顺。”因为平时摸透了女儿的脾气,对于杨琳收留的5个人,她的父母表示很理解,也从未反对过。

  “只有杨大姐肯收留我”

  1998年7月,杨琳的饭店在村子附近的公路边上开张了。开业第二天,饭店里来了一名22岁、身高1.2米左右的残疾姑娘。这名姑娘是附近村的,因身体残疾,她受尽了歧视和侮辱,但是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需要她照顾,她得找份工作,可没有哪个厂子肯留用她。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杨琳把她安排在了饭店里。但是这个姑娘的到来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

  采访中话语不多的杨琳,给记者讲了一件曾让她为难过的事。这个姑娘来到饭店后,她发现有一名老顾客突然不来了,“饭店是服务的地方,形象很重要,怎么能把这样一名残疾人留在这里呢?这是对顾客的不尊重!”当在路上偶遇时,这名老顾客甩给了她这么句话。为此,丈夫和员工们也是一脸的不高兴。“你们不让我收留她,饭店我就不开了。”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杨琳的犟脾气上来了。最后,丈夫犟不过她,只好把这名残疾姑娘收留下来。

  从此,这名残疾姑娘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直住到现在。如今,她在杨琳新开的厂子里干点保管用具之类的杂活,杨琳每月给发她500元的工资。“她还有一个老母亲要养呢!”杨琳长叹一口气对记者说,这名残疾姑娘今年已经29岁了,她一直在托人给她说个婆家,目前正联系着一个呢。说到这里,这名残疾姑娘的泪水又一次涌出,“也就是杨大姐肯收留我,要不,我还不知道流浪到哪里去了……”

  “好闺女啊,我就住这儿了”

  去年10月份,一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人,背着个破包频繁出现在杨琳的饭店门口讨饭,头几次都被员工打发走了。有一次,正在员工们打发他快走时,被办事归来的杨琳看见。

  这名老人说,他叫杨辉东,今年63岁了,是泰安市新泰天宝镇人,一路乞讨到了这里,听附近的村民说这家人心肠好,就开始上门讨饭,只求能给口饭吃。

  杨琳了解后得知,老人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于患有关节炎,从1999年开始就不能下地干活了,从此开始了乞讨之路。这几年来,老人一直在泰安一带乞讨。去年10月份,他从泰安一路乞讨到了周村。

  “既然你没有家,那就留下来吧,这里就是你的家,。”杨琳的心一软将他收留了下来。

  “好闺女啊,我就住这儿了……”杨辉东老人话语不多,只是一把一把地抹着眼泪。

  “别撵我走,这里就是我的最后一站”

  “没有这好心的闺女我这条老命早就没有了,她是我的救命恩人啊!”今年71岁的韩新祥老人,一说起杨琳就止不住眼泪。

  老人说,他是萌水镇沪家村的,3岁那年父亲去世后,他就跟随母亲开始了到处流浪讨饭的生活。其间,他给人放过羊,看过果园,居无定所。他43岁那年,老母亲又离他而去,从此他就开始了乞讨生涯,一年四季睡马路、窝棚和柴草堆。

  杨琳的父亲告诉记者,以前经常见韩新祥在镇上讨饭,但是最近两年突然见不到他了。正在大家快要把他遗忘了时,今年6月份,韩新祥又突然出现在街头,但是此时的韩新祥明显苍老了,而且左膝处“烂乎乎”的,“骨头都露在外面了!”说起当时的情景,杨琳的父亲皱起了眉头。

  “那是在讨饭中被人打坏的,当时他拖着受伤的腿来到我们门口,从盛剩菜的桶里捞出烂菜就吃……”说到这里,杨琳的眼睛一下子红了,“当时,真的感觉他很可怜!”看到这一幕,杨琳忙把他扶到了店里,并端上了可口的饭菜,让他吃了个饱。

  “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受罪。”她当即说:“大爷,以后不要再出去讨饭了,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闺女。”老人顿时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我活了70年了,没有一个家,现在终于有了家了,还有一个好心的闺女,这是我的福啊!”

  把老人安顿好后,杨琳就开始为治疗老人腿的事四处奔波,她曾带着老人去过张店、淄川、博山等地求医,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老人腿上的伤慢慢好起来,如今已能下地走路了,但是由于耽误了太长时间,已经不能痊愈。

  老人挽起裤管哽咽着对记者说:“没有这好心的闺女,我这条老腿早就不行了!”

  “闺女啊,别撵我走,车都有最后一站靠,这里就是我的站啊!”

  “不会让你们再去流浪”

  

  71岁的韩新祥老人和63岁的杨辉东老人被杨琳安排住在一起,好互相照应,俩老人吃的饭都有专人给做,每月杨琳还要给他们部分零花钱。如今,两名老人算是已经在安享晚年了。

  除了残疾姑娘和两名流浪的老人外,杨琳还收留了两名均40多岁的无业男子,都是附近村的,记者去采访时没有见到他们。杨琳的父亲告诉记者,其中一名姓傅的男子是孤儿,常年漂泊在外,软弱的性格使他受尽欺侮,40多岁了一直没人肯用他干活。另一名姓刘,“以前干活时头部受了伤,又出了一次车祸,现在头上有50多个疤呢!”杨琳把他们安排在厂里吃住,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每月给他们600元工资,让他们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杨琳收留这些人,不但要免费给他们提供吃住和穿戴,还要给他们看病,一年的开销不是个小数目,但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必须得考虑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当记者问杨琳,有没有向民政部门反映过这种情况,是否考虑过送他们去福利院时,杨琳很坦然地说:“当时真没想那么多,就是看着可怜,一时心软就留下了他们。”但是真正收留后,她又不得不考虑了,她的工作很忙,怕时间长了不能很好地照顾两名老人。于是,她让父亲先去做韩新祥老人的工作,想出钱送他去镇上的敬老院。“但是没想到,老韩听说这件事后就‘离家出走’了,几天后才找到,老韩不愿意走啊!”杨琳的父亲已经和两名老人成哥们了,也舍不得他们。

  “老韩”出走事件让杨琳反思了很长时间,她知道,老人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她去老人的村子打听过,因他一直在外流浪,村里连他的户口都没有。

  目前,杨琳夫妻俩开的电炉厂总共30人,被收留的人在这里面占的比例不算小,而且形象的问题对她影响很大。

  “有很多客户来到厂里后直接说,有这么多这样的人,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可我不这样认为,企业的形象是靠做人树立起来的,不会照顾老人的人,怎么能做好企业呢?”

  “家里人都很支持我,也把这些收留来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从来不嫌弃,只要他们愿意留在这里,我和丈夫就会一直照顾他们。”

  对于以后到底如何安置她收留来的这些人,杨琳说还没想好,但绝对不会让他们再去流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