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住宿分级该不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2:05 生活报

  赵志疆

  民办高校重庆信工学院的住宿标准分为5个等级。头等是连排别墅,年收费标准:男生2800元,女生3200元;第二等小洋楼,每年收费1900元;第三等是新建的宿舍楼,有彩电和热水器,每年收费800至1200元不等;第四等每年收费400元至680元,没有热水器;第五等是免费房间,专为贫困生提供(据《重庆晚报》12月6日报道)。

  ■民校“住宿分级制”谁受益

  质疑者认为,学生进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享受,住宿分贫富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笔者不这样看。

  一方面,民办高校之所以在我国发展缓慢,除了体制上的因素之外,教育经费短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校此举完全可以理解为:面对经费不足的某种自我调节。实际上,建别墅的地方是校园内闲置的空间,学校加以利用,让家庭条件富裕的学生入住,有何不可呢?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国内公办高校的学生公寓都是统一的设施和收费标准,这样“一刀切”的住宿模式便于学校管理,也不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但现实中仍有很多贫困生住不起。那么,该校此举既为学校增加了收入,又通过对富裕学生的相对高收费增加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为其提供了免费宿舍,难道不是一种比较现实和有益的创新吗?

  即便是“住宿不分等级”,高校内的贫富悬殊也一直存在。认为此举会导致贫困生或者富裕生产生不良心态,有些过虑了。

  因而,在高校学生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实在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如此民办高校“住宿分等级”了,应该理性和宽容一些,让时间和实践去检验其优劣。陈一舟

  ■大学别墅“养”宿舍应该肯定

  进学校确实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享受,但是物质因素却往往能影响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说,空调、别墅根本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并不会因此而滋生额外的优越感。如果他们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真的就甘心从此老老实实地呆在校园里做“苦行僧”吗?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庭支出是他们更为实际的选择。每一笔不必要开支的增加都会加重家庭负担,从而难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

  在公办高校“一刀切”式的住宿收费标准面前,这两种矛盾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富裕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贫困学生感到经济负担沉重。而这两类学生正是在校外租房大学生的主力。“禁租令”的无疾而终无疑表明,当学校住宿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时候,也就无法遏制他们在外租房的冲动。从这种角度来看,民办高校收取不同费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应该是一种比较务实的选择。最起码学生还是住在校园里,总比在外租房更加便于管理。

  用“不利于学生成长”来否定民办高校的这种做法,有点站不住脚。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多数都已经是成年人,为什么还要害怕他们看到这种客观差距呢?大学不仅是要培养学术上的精英,更是要培养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与其寄希望于淡化甚至掩盖贫富差距,不如教育学生正视差距,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来改变命运。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