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呼唤“医生独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3:39 海峡网-厦门晚报

  随着调查的深入,哈医二院的天价医药费再次突破公众心理底线。据12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患者翁文辉的家属曾告诉记者:“除了医院开的那些收费单,还有翁文辉住院期间召集的专家会诊,一共用了将近1000万元。有次会诊,光是一个专家的出诊费就用了30万元。”哈尔滨市会诊收费的标准是:院际会诊每次200元(外埠400元)。这正应了翁文辉的主治医师王雪原的话:恰恰是有一些人利用了体制上的漏洞从中牟利。

  “体制的漏洞”在哪里?

  一是医疗垄断。96%的医院属于公立,而且实行等级化管理和拨款体制。所以不出所料的是,即使医疗的天空捅了这么个天大的窟窿,来哈医二院就诊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二是医院、医生管理的高度行政化官僚化,导致医生被迫沦为医院牟利的工具。从研究生开始,你能不能毕业,能不能留校,让不让你考博,让不让你外出学习,给不给你晋升职称,全都是科主任说了算。在这个体制中,千百万医生实际上处于依附于医院和行政权力的被奴役的地位。不仅如此,医生职称的管理、专家资格的评聘等,全都依附于这个体制。在这个体制下,主治医生并没有真正独立的处方权,就像法官没有独立于法院的审判权一样。医生们成为“医疗吃人”的傀儡和帮凶,但他们个人的获得未必很高,只有那些权力金字塔上的人才大发黑心财。在一些地方,医生的待遇和地位甚至有可能不如医院里一个关系户临时工。

  此次王雪原自愿接受媒体采访,是做好了放弃医生行当的打算。王雪原们无力抗衡,也不愿同流合污,放下屠刀,迎接他们的是海阔天空的世界。可是患者呢?是陷入更深的任人宰割的黑暗,还是听天由命,默默在家等死?有没有办法把千千万万的王雪原们留在医疗界?

  最近涉猎了一些保险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才知道,其实在国外,医生独立早已经是成功的事实。美国的医生大都自己开业,病人一般先到私人医生那里就诊,除非需要特设的检测、手术、住院或者急诊才上医院。美国的整个医疗体系也是围绕着保险公司管理风险而展开的,医生其实是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而非像我们这里是医院和行政体系的牟利工具)。选择医院、医生的权利在保险公司和个人,保险公司通过控制医院和医生来控制医疗成本,赚取利润。好医生的医疗费用反而更低,服务质量却往往更高,其拥有的客户自然也越多——有点像中国的“薄利多销”和“价廉物美”。医德、医术的价值自然而然突出了,医、药分家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什么时候,个体或合作诊所能够像律师事务所一样普遍,医生的价值和尊严将得以重现,过度医疗草菅人命的情形将会大大减少,医疗费用的实质性降低也大可期待。今天,这方面的体制性障碍破除了吗?

  童大焕(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