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肯定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4:51 南方周末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肯定你”

  和张颖对话最大的感觉,是她总绕不开一个“钱”字。这也许是她目前最大的困难和愿望,也是对她质疑和争论的焦点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肯定你”
11月26日,每周一次的“欢乐周末”上,孩子们和张颖在一起阜艾/摄■对话张颖

  □本报记者由珊珊胡念飞

  记者:你觉得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颖:那就是资金的运作方式。在美国,民间慈善机构运作比较低调就能募集到大笔的资金。而在我国,类似于阜艾协会这样的组织,必须首先致力于高调扩大自身的影响,然后才有可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于我本人来说,并不愿意这样做,我只想实实在在地帮帮这些孩子而已,但这是一对矛盾。你高调一些,别人就会说你是哗众取宠,你低调了,又没有了运作资金。

  记者:你在工作当中,有没有借鉴一些其他慈善机构的管理和运作经验?

  张颖:我也借鉴的。我发现国外的那些大机构很奇怪,例如在美国有一个救助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协会,居然就有人愿意拿钱出来。而在我们这里,真是太不同了,愿意向我们捐助的个人和企业都非常少。我估计在中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这样的大组织,才能募集到钱。

  记者:捐款之外的事呢?比如其他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救助方法,你想过要借鉴么?

  张颖:国外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和别的组织不一样。普通的残疾,不会救助了一个人,其他人也觉得自己应该被救助。但是艾滋病不同。我们国家有政策,发药是所有人都发,减免费用是所有人都减免。所以我给了一个人钱,其他人觉得你应该所有人都给。比如看到某企业给我10万块钱,人人都会说,你有钱了,为什么不给我?

  像英国救助儿童会就不同。他们一来,就带着很多钱来,一申请就是400万,可以为阜阳市的领导开培训班,请他们到云南考察,等等。但我们就不行。孩子有事,直接就来找我们,我们只能给孩子钱,不给钱,孩子吃什么?

  记者:那你有没有从英国救助儿童会的救助经验中学到些什么?

  张颖:学到了。比如我看到他们做什么事都找人拍下来,留做记录。我们也要学着记录我们做的事。以前我们都不太懂,也没拍什么照片,以后要多拍一些。

  记者:媒体的报道对你做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帮助?

  张颖:媒体报道完以后,孩子倒是多了,关注艾滋孤儿的人也多了,但是给我们的钱并没有增多。

  记者:此话怎讲?关注艾滋孤儿的人多了,自然会有人捐款过来的。

  张颖:捐款也没有捐到我这里啊。很多人同情艾滋孤儿,会把钱捐给妇联啊,中华慈善总会啊,不会捐给我。所以我只能说是对艾滋孤儿的关注增多了,未必是对我们的关注增多了。

  记者:那你对协会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张颖:多为孩子着想,尽力多救助一些孩子。

  记者: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么?

  张颖:我想明年我不能总是待在阜阳了。我要到北京跑跑,向国际组织申请,为孩子筹集一些资金。我想很多国际组织有专门用于艾滋病的基金。

  记者:会带着孩子一起去么?

  张颖:不会,我不想耽误孩子的时间。我做事一向都是靠自己。你知道,我以前从没主动筹资,是因为我觉得我的组织还不够规范。今年相对规范了,就可以争取更多的资助。

  记者:你认为你的组织今年在规范性上有什么进步?

  张颖:以前都是孩子有需要了,我想给多少就给多少,非常随意。现在人多了,就不能这么随意了,必须制定标准,按照标准发放东西和钱。

  记者:有人认为,阜艾协会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更像是个人行为,而非是一个组织的方方面面的合力奔忙。

  张颖:但你也必须看到,阜艾协会的组织化程度正在不断地提高,我也一直在试图摆脱一个人工作的非正常状态。

  记者:有人对你的慈善理念提出质疑。认为做慈善的最高境界是,应当尽力维护受惠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方法对待受惠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也不需要强调感恩。

  张颖:我们必须教会这些孩子感恩,否则他们不知道是谁在帮自己,就知道拿钱。我希望孩子们记住,他们为什么来这里活动,这机会是“阜艾”给的,不是来了就瞎调皮捣蛋,不珍惜这里的东西。我也希望孩子们得到帮助后,知道要回报社会,不危害社会,包括不会恶意传播艾滋病。

  记者:你怎么看待那些对你的负面评价?

  张颖:我觉得人只要不做事情,就什么样的评价都没有。做了,自然就有说好有说不好。有的人对我有看法,也许是因为不够了解我,或者没有从头到尾看到事情的真相,也或者是由于固有的思想。任何人都是有问题的,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肯定你。既然我做了,我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记者:你如何理解你得到的荣誉呢?

  张颖:我从来没有想到我做的事情居然会有这么大意义,只是看着那些孩子可怜,就想帮帮他们,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帮不要紧,一下子来了300多个孩子。本来我是想在阜阳做几年,就回到北京的家去生活的,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了,这么多孩子都含着眼泪喊你“妈妈”,你舍得走吗?这种欣慰和满足好像比挣多少钱都来得开心。我希望将来我的儿子理解了,会觉得母亲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