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2005年台湾“三合一”选举看台湾民意的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4:58 中国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属华夏经纬网,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网许可。)

  民心思变、民心望治、民心求安——从2005年台湾“三合一”选举看台湾民意的变化

  2005年台湾“三合一”选举在蓝绿双方白热化的竞争中,终于12月3日落幕。选举结

果,泛蓝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都赢得过半的席次。特别是县市长选举中泛蓝在16个县市当选,获得大胜,泛绿只保住了6个县市,遭到空前惨败。民进党全党震撼,陈水扁声望再创新低,只剩21%,不满意率攀升至62%新高。岛内舆论认为,在这场“期中信任投票”和关系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中,马英九夺得了人选的“入门券”,确认了泛蓝“共主”地位。西方媒体认为,选举结果对2008年“大选”具有指标意义。美国已用未来可能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来看待马英九,并透过国亲“驻美代表”盛邀马英九访美。

  这次选举既是蓝绿双方实力的较量,也是台湾民意的充分展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台湾民意变化的窗口。当前,“思变”、“望治”、“求安”,已成为全岛民众的普遍心态和迫切要求,部分泛绿及多数中间选民已明显出现偏蓝的趋向。台湾一家媒体在选举前夕所做的民调显示,2004年“总统大选”投给“扁吕配”、今年县市长选举仍决定继续支持绿营者,仅剩不到60%,至少有13.3%决定“倒戈”挺蓝;投给“连宋配”且仍将支持蓝管者则超80%,决定“倒戈”挺绿者仅3.4%。中间选民支持泛绿者,也减少27%,大幅转为偏蓝,显示绿蓝已明显出现此消彼长态势,绿军支持者有大幅转向的趋向。

  12月3日县市长的选举结果完全证实了上述民调显示的民意变化。

  一是台湾地方政治的版图已出现了蓝大绿小的结构性改变。泛蓝强渡淡水河,挺进浊水溪,囊括了台湾北、中部及外岛的16个县市,其中台北县、桃园县,台中市为百万人口以上的重镇,一举夺得了民进党执政的5个县市,包括民进党的传统“民主圣地”宜兰县和嘉义市,从而把民进党压缩到南部的6个县市,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北蓝南绿”的局面,在云嘉南的心脏嘉义市插上了“蓝旗”。

  二是泛蓝的整体选票及投票率上升,泛绿则下降。与2001年第14届县市长选举结果比,2005年泛蓝获选票4,543,726,得票率52.26%;2001年获选票3,072,884,投票率47.4%;泛绿2005年获选票3,724,290,得票率41.95%;2001年获选票3,824,170,得票率45.3%。蓝绿相比,2001年选票绿大于蓝751,286,2005年则蓝大于绿819,436。

  三是各县市选票也多是蓝票上升,绿票下降。泛蓝在22个县市中,有19个县市的选票均较上届增长,而且多是大幅度增长,被称为“台湾第一县”的台北县,2001年王建煊(蓝)以5万3千多票之差败于苏贞昌(绿),而2005年周锡玮(蓝)却以19万多票之差胜于罗文嘉(绿),其中仅泛蓝的3个票仓就赢了近16万票,而罗文嘉在3个绿营的传统票仓却只小赢1万多票。反观泛绿选票则在20个县市中有11个减少,即使是陈水扁的故乡台南县和“独派大本营”台南市虽胜选连任成功,但绿蓝的胜负差距均不大,台南县的51万多选票中,泛绿仅赢得了1万6千多票,只能说是“低空掠过”。

  绿蓝支持者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并非偶然,实有其必然性。

  一、民进党的执政太差,陈水扁完全失去了民信。

  2000年民进党以“改革,清廉”的形象、陈水扁以“希望、快乐”的诉求被推上台湾执政舞台,台湾人民企盼台湾“向上提升”。但5年多来,陈水扁的表演、民进党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十分失望。陈水扁一方面大搞封官进爵,政治分赃,一方面坚持以“意识形态”治政,天天拼政治、拼口水,拼选票,民进党执政无能,致使台湾经济衰萎、股市缩水、产业出走、外资撤退、政府财政赤字恶化、民众所得减少、贫富差距扩大、失业问题严重,金改、教改失败、民生病苦指数增高、社会自杀率持续上升。

  陈水扁刚愎自用,毫无诚信、决策混乱、撕裂族群、超越政体机制,制造选举“贱招”僵化两岸政策,其失言、失德、失信、失政已使民怨栽道;而“第一家庭”内线炒股、陈水扁利用特权公器私用,为儿女亲事大摆排场,更令人侧目。更有甚者,近年媒体不断揭露出民进党贪污腐败,弊案连连,高捷棠、秃鹰案、炒股案、高铁案、金改案,均有民进党高层人物的身影,“总统府”成了“炒股中心”,陈哲男成为腐败的指标性高官,弊案黑幕直接民进党的核心价值,成为全台湾“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重大丑闻,民进党的“清廉”形象已彻底撕毁,党内外充满失望和失落的悲观气氛。公职干部怨,地方基层骂,连两度在“总统”大选中大力挺扁的“中研院长”李远哲和企业家许文龙,也公开表达对民进党的失望。南部绿营的许多基本群众抱怨,“弊案这样子,失望了,热情没有了,民进党不会执政,而且有权力之后也腐化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进党执政才5年多却如此快速腐败、沉沦,人民完全失去了对陈水扁的信任与期望。“予日曷丧;予日与偕亡。”昔日自诩“台湾之子”的陈水扁,今日弄到天人共愤的地步,真是情何以堪。人民决心用选票给予严厉的制裁。

  二、对国民党寄予新的希望。

  2005年连宋成功访问大陆,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谋发展两岸关系、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的大业,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新曙光,受到台湾人民的欢迎、肯定与支持,国民党形象大幅提升。特别是新任党主席马英九的清廉、正直,勤政的形象从“法务部长”到国民党主席,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其人格魅力、“改革”、“清廉”的政治诉求,具有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国民党的支持度节节上升。此次,在选况胶着的一些县市中,蓝绿的候选人在民调中几乎旗鼓相当,难分上下,但在马英九提出“不过半即下台”的“军令状”后,选情急转直下,不但泛蓝选民回流,许多中间选民也向国民党靠拢,以致蓝营声势大振,信心满满。胜选后,马英九指出,“当选是责任的开始”,“只能高兴一个晚上,明天就要挽起袖子干活”。他提出选后国民党要成立“廉能委员会”,跟踪监督、考核所有提名候选人的政见执行。应该说,马英九进出了选民的心声。

  三、大陆的持续建设成就及积极对台方针政策,增强了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信心。

  举世瞩目的中国持续建设成就,特别是“神六”升空,极大地鼓舞了台湾同胞的自豪感、自信心。

  今年3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4点意见,突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最大诚意、善意,为陷入僵局的两岸拓展了发展的新的空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庄严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为维护台湾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国家采取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商在大陆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措施。4月,连宋相继成功访问大陆后,祖国政府坚持反“台独”的坚定立场,进一步推出有关台湾青年学生在大陆就读、就业,台湾农产品登陆,台胞落地签证,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包机直航等一系列符合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积极政策,并很快予以落实。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理解祖国政府的诚意、善意,支持我对台的积极政策,反对“台独”,反对陈水扁的僵化大陆政策,不断掀起“登陆热”、“投资热”、“求学热”。有些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听了连战先生送给北大学生的12个字:“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感到非常精辟,把民族的使命感、认同感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这种深藏在台湾同胞内心的强烈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也使许多失落、迷茫的选民重新燃起了对台湾前途的信心,投下了民主的一票。

  当前,台湾处在“后陈水扁”与“新国民党”交锋转折的关键时期,台湾主流民意的发展变化,值得密切关注,深入研析,作出准确判断,以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来源:华夏经纬网专稿 作者:挥 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