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洪战辉何以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5:54 红网 | |||||||||
12月6日、7日,郑州晚报关于河南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的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及其他媒体的极大关注。目前,郑州晚报已把洪战辉作为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向央视进行了推荐,并且得到央视的首肯,洪战辉将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之一。(12月8日《郑州晚报》) 作为一名出身寒微的大学生,洪战辉的生命历程并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他能够感
在我看来,生活富庶造成的体验减少是一个方面。当生活安逸成为多数人的常态时,贫穷中的苦斗和自爱就具有了感召的力量。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对感动标准的改变——人们不再把轰轰烈烈的英雄行为作为感动社会的唯一标准;而是把那些可感的普通的品质也作为衡量感动力量的筹码。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和评价感动中国人物时,关注的重点不仅是其事迹的影响度,更是其行为中显露出的高尚品质。只要其品质能够使人感动,哪怕他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样具有感动中国的力量。 正是这种评选标准的改变,使洪战辉具有了感动中国的资格。如果,当今社会的评选还如过去一般,唯有做出历史贡献的时代人物才能具有各类评选的资格,那么洪战辉是不可能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的。可以说,洪战辉能够站在时代的舞台上,是社会对其品质的认同,是社会对其品格的彰显。如果时光倒退,他的令人感动的表现,也许只是一个让人感叹的生活插曲,是历史的变迁让其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而这种历史变迁的脉络就是“以人为本”观念的生成。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人们才会把普通人的优秀品格等同于英雄的光辉行为;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品质的力量才能超过地位的高低,成为评价一个人的终极标准。因此,在面对洪战辉的时代际遇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社会的形成。 从对坚韧、执着等秉性的习以为常到深深感动,我们的社会经历了双重变迁。一是物质的丰腴让我们视其珍贵;一是理念的“人化”使我们为其所动。与物质的改变相比,思想上的进步才是最可欣喜的变化。它使人感受到作为人的价值所在,使人感触到作为人的意义所在。而回顾历史进程,这种感想只能来自于把普通人当成英雄的“以人为本”的时代。 (作者:李劭强) 相关专题:大学生带妹求学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