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多一种注释角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6:17 北京晚报

  

多一种注释角度

  一本《哈姆雷特》,英国人可以出多种精注本,精注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哈姆雷特所居住的城堡的背景。一本中国的神话传说《女娲传》,3000字,被英国学者杜德桥(音译)先生注成一本知识含量丰富的书。现代文学史家杨义认为,就鲁迅作品,中国的学者还没有做出这样的精注图书。上世纪90年代,他编纂的《中国新文学图志》,第一次将不同类型的

鲁迅作品插图放到一起解读与点评,既重知识性又重趣味性,算是将鲁迅带到了读图时代。在他的书中,不同人笔下的阿Q会显示出不同人的读解,但无论是丰子恺还是蒋兆和,他们都把阿Q画成不惑之年,实际上在鲁迅那里阿Q还只到而立之年。文与图的互文阅读,总会生出更多联想。他认为,面对鲁迅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可做的内容还很多,中国现在的学者把它做窄了。“其实可以出鲁迅的很多选本,像《鲁迅文化论集》、《鲁迅对文明的认识》等,你可以看出,鲁迅所提出的人的精神萎缩的命题,对于当代也是有针对性的。一部《孔乙己》,里面有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后的出路、中国农村的风俗等,要是从这方面入手,也可以做出一本书。同样的,《祝福》里有礼学的民间化、有原始的祖宗崇拜、还有民间的抢婚,过年的礼仪……沿着这个思路注下来,会是另一本有趣的书,其实比那些不上不下的论文要贴近读者得多。”

  经常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书的俄罗斯文学专家童道明先生,记得他自己曾经买到过一本过去的书,一位历史学家写的当年的陕西之行,同行者有鲁迅。但是对比《鲁迅日记》同一天的记录,发现他写的是坐汽车。后来请教一位鲁迅专家,才知那时的人将火车就叫汽车。“我不知道这一版的注释者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如果没有,也就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读。”他觉得,对于已经为人所知的作家作品来说,好的精注会带来更多的阅读性,也会产生版本的多样性。“我看俄罗斯那些作家的全集,常常会被注吸引,觉得做注的人不仅懂这位作家,还懂好多好多,是大学问家。”“我曾在潘家园买过最早的鲁迅翻译的《死魂灵》,许广平写的附记,写在1938年5月26日。文章说:‘而书的出来,先生已不及亲自批览,人生脆弱,及不到纸,这值得伤恸的吧。’我想后来的版本不会有这篇附记,但如果让我来做《鲁迅译文集》的编注的话,我会提到这篇文章,因为能想象到鲁迅生命最后阶段拼命译死魂灵的状态。对于今天的读者,如果被这样的文字感动,再读鲁迅的译文《死魂灵》,大概感受是不一样的。”本报记者 孙小宁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