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孤立无助成就“感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20:13 人民网

  12年前,洪战辉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了一个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养育这位捡来的小妹妹,就成了13岁的洪战辉独立负担的责任。他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12年后,媒体连续报道了他的事迹后,引起社会及其他媒体的极大关注。据说,当地媒体把洪战辉推荐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并得到了央视的肯定。(12月8日《郑州晚报》)

  无论洪战辉最后能不能“感动中国”,他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当初,这个年仅13岁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全家生存的重担,既要照顾精神失常的父亲,又要抚养嗷嗷待哺的小妹妹,更要完成自己的学业,经历艰难困苦无数,居然一路支撑下来;这种道德的力量的确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人们不吝惜用任何美好的词语赞美洪战辉的事迹,并纷纷发起募捐与援助活动。对于捐款,洪战辉平静地谢绝了。对于他来说,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纷至沓来的援手似乎都已经“迟到”了。

  在那漫长的12年里,洪战辉以道德的力量支撑着许多并不属于他的责任。“无助”好像是他的生活常态。他的父亲患了间歇性精神病,既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要不断消耗医药费用;他曾想把父亲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可因为交不起住院费,医院生生把他们赶了出来,连磕头下跪的传统乞求方式都未能打动医生的铁石心肠。他自己还是个未成年的中学生,需要靠举债和当童工挣钱养家糊口,但该交的学杂费似乎学校一分也没有少收。一个贫寒的家庭遭遇一个被遗弃的婴儿,除了自己留下抚养,似乎找不到另一个既可行又符合道德的办法;在漫长的12年里,没有任何正式的组织向他们敞开接纳的大门。

  回头再看洪战辉艰难走过的12年,我们既看到夺目的道德光芒,也嗅到无助的辛酸气息,这都足以让我们萧然泪下。人们坚守道德,有时候是一种信仰和能力,有时候却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至少在洪战辉的故事中,原本承担着某些公共职责的政府、医院、学校都悄然隐身,冷漠地注视着一个孩子艰难地支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以一种极为残酷的方式“磨练”和“成就”了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感人创举。

  每年总会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感动,但伴随感动的有时候是一种莫可名状的残酷和悲怆。那些动人心魄的人和事既让我们看到坚守道德的可贵,更让我们看到了坚守道德的巨大代价。如果将“感动中国”理解为一种道德教化,我担心它最终会适得其反。那些震撼心灵的人和事固然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但也足以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永远放弃感动别人的企图。捡起别人撂下的挑子,在无助的痛苦中等待别人的加冕,至少我没有这个胆量和勇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