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失”变“三得”(记者调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05: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记者龚金星 “我做梦也没想到,不仅能住上这样宽敞、漂亮的楼房,还在家门口的工厂找到了工作。”家住山东泰安高新区凤凰小区7号楼的张强刚这样对记者说。像张强刚这样住上楼房 的拆迁户,在凤凰、龙泉两个住宅小区就有508户,大部分拆迁户都安置在高新区的企业,有了固定的工作,并常年给交纳养老保险。泰安市高新区于199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山东省重点省级开发区。2002年5月,为加快经济强市进程,经批准,泰安市政府又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高新区新区。新区建设伊始,党工委、管委会就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入驻企业和项目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被征地农民也随之增多。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保障线。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必然产生对当前及长远生产生活的担忧,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识到,只有千方百计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失地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创造发展良机,才能消除隐患。 泰安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着力解决好区内农民的吃饭、住房、就业“三大问题”。在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实践中,建立了“让失地者得保障、失居者得住房、失业者得岗位”的“三得”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由“三失”变“三得”,并积极引导实施“农民变市民、农村经济变城市经济、农村变市区”的“三个转变”。 失地者得保障——有饭吃老无忧 “民以食为天。为让失地者有保障,我们首先注意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吃饭问题,并且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孔祥湖说。他接着介绍,这几年高新区先后动迁20个行政村,涉及7568户、3万多农民,全部兑现地上附着物公平补偿,落实了回迁安置、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权益保障措施。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结合高新区实际,采取“以地换补助”的方式,保障农民有饭吃。从2003年5月1日起,对住地村60岁以上、占地60%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生活补助金。从2003年第三季度,对被占地群众按照年龄阶段和占地比例,发放面粉等生活必需品。 二、通过摸底排查,对区内确有困难的城镇和农村贫困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险金,对百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生活补助金100元。另外,注重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目前,区内农村社会保险在保人数10523人,收取上缴保险基金340多万元,保险金共支出19万多元,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 三、为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组织45个村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目前全区参加率达到了87.8%,人均参保额在全市最高,并在全市率先减免了全部农业税,从多方面确保失地者生活有保障。 失居者得住房——有房住更舒敞 记者在龙泉小区看到,一座座楼房漂亮壮观。小区里由冬青、紫叶梨、小黄杨等黄紫绿相间的花草灌木组成的绿化带,让人赏心悦目。谁能想象这里居住的是因失地而转为城市居民的农民呢?凉亭里,几位正下棋和围观的老人对记者说:“什么是小康生活?这就是!没想到我们能赶上这样的好日子。” 新区街道管理中心主任王学岱告诉记者:新区要实现快速发展,一靠党政推动,二靠市场运作,三靠群众支持。在解决群众困难时,一定要决策正确、政策合理、工作到位。只要我们的党政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就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就会赢得群众的支持。 为使区内农民失居者得住房,高新区按照城市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凤凰、龙泉两个住宅小区,对因道路、项目建设拆迁房屋的群众,每拆迁一套住宅,免费置换160平方米一大一小两套楼房,合理安排拆迁户入住,保障农民有房住。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1100多套住房,508户被拆迁农民已搬进新居。仅龙泉小区就新建了20万平方米732套楼房,第二、三期工程竣工后,又有360多户农民搬进新房。区里投资700多万元,实现了区内村村通柏油路。还为20个村建起占地80亩的一所省级规范化小学,总投资1000多万元,儿童入学率达100%。镇里还建有敬老院,20多名老人在此养老,安度晚年。 失业者得岗位——有活干在家门 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就业才是民生之本、保障之本,才是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根本之举。 常年固守田园的农民,失地就等于失业。为让失业农民有活干、得岗位、有保障,按照“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要求,结合大量项目落户新区,高新区多方促进农民就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对区内企业用工情况及时调查,实行市场化运作,优先安置区内劳动力,目前已向区内鲁怡制衣、蒙牛乳业等企业推荐安置35岁以下适龄青年劳动力3000多人。区里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为文化水平较低的35—60岁农民特别是为中年以上妇女新增园林绿化、市政维护、道路保洁、路灯维修等就业岗位600多个。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失地农民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按照普通专业经常培训、企业需求订单培训的要求组织培训班,对初中以下学历的青年劳动力进行强制培训。通过培训,目前区内自主从事建筑装饰、运输、个体工商业的达3000多人。 凤凰小区居委会主任张学平介绍:凤凰小区共408户1120人,劳动力380人,其中,35岁以下男女青年160人,有80多人被蒙牛乳业、顶好食品、正阳机械等区内企业招收录用。 为给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创业就业创造条件,高新区在小区住宅楼下统一建起32间商业用房,经销日用百货、文具、茶叶、食品、家用电器等,还有从事服装加工、摩托维修、电焊加工、美容美发、医疗卫生等项目,安排剩余劳力40多人。整个小区适龄青壮年已经没有闲人。 张学平对记者说:住上了楼房不等于就变成了市民,为顺利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经济变城市经济、农村变市区”的“三个转变”,居委会开展了“三个转变”的专题教育,得到了大家的衷心拥护,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专题教育,失地农民才顺利实现由“三失”到“三得”的转变。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09日第十六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