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养老系列报道之一 老年人:幸与不幸难诉说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07: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一) 吴大娘家住豫北原阳县,今年9月刚过78岁生日。吴大爷十几年前因病去世。吴大娘只有一个儿子,今年快60岁了,媳妇周芹也58岁了。 吴大娘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如今都已成家生子。按说,吴大娘的日子该过得丰 盈满意了,但这些年,吴大娘和儿子、儿媳几个人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有时候,吴大娘甚至骂死去的吴大爷,说他只顾自己,抛下她不管不顾了。日子不好过,原因就出在婆媳不和上。 大孙子结婚十几年了,有一个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年前刚刚又抱养了个儿子。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从大孙子结婚后,烦恼就不断。先是大孙媳妇跟婆婆不和,甚至发展到了打架的程度,后来小孙子结婚后,小孙媳妇也跟着闹,说这不公了、那不平了,也是闹、也是打,把婆婆的头发一缕一缕地往下扯,吴大娘虽然没有被打,但也没有个好脸给,到后来,实在不行了,两个孙媳分出去单过了,但孩子却不领走。大孙媳上初中的女儿在老人这边吃饭,但不能叫奶奶、太奶,只要一听见,大孙媳上去对孩子就是一顿打;抱养的小儿子也经常往这边放,但每次往这儿放,也从来不说一句话。小孙媳的孩子倒是送到姥姥家了,但因为他们的房子也在一个院里,所以隔三差五地就要在院里骂上几句,什么老不死啊,偏心眼啊,几个老人为了不“惹事”,能忍就忍。吴大娘说,自己不管怎么说,有周芹和儿子管,儿子他们这两口将来不能动了,可咋办呢。 吴大娘的儿子说,如今,两个儿子常年出去打工,但他们打工挣的钱却一分也没有交给他们,结婚时欠的账也全由他们还,他们的地都是几个老人种,收的粮食都是他们的,孩子还替他们看,就这,还受他们的气,儿媳妇常年不给一句话,动不动还恶语相加,看着不顺眼甚至还动手!儿子看见了也装看不见。对于自己的以后,两口子不敢想:“过到哪儿算哪儿吧!” 周芹说,女儿在外村当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家子人,平常也没时间,就是有时间过来,碰上儿媳,她们就会骂她,吓的女儿回一次家也是胆战心惊。 吴大娘的邻居说,实在看不过去,也过来说说,但现在的年轻人不听老人的啊。眼下在农村,这样的小字辈儿多着呢! (二) 一墙之隔,两个天下。吴大娘的邻居卢大爷老两口,过的却是另外一种日子。卢大爷和老伴儿今年也都近80岁了。他们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在很小时就发生意外死掉了,大女儿现在郑州,今年也快50岁了,是一名中学教师。女儿孝顺,经常来接父母到郑州小住。在老家住惯了,到城里不习惯,老两口在郑州住一段时间,就会回到老家,地早就给了亲戚耕种,老两口在老家就是和街坊邻居聊聊天,说说话,打打牌,在院里种点花,但到了冬天,女儿是一定要他们到郑州的,说是农村冬天太冷,郑州有暖气,不受罪。 卢大爷的女儿上班忙,老两口有时帮着做做饭,但女婿总是说,不让他们做,他们只要身体好好的就行了,已经上班工作的外孙女也姥爷姥姥的叫个不停,所以,卢大爷老两口生活得很满足。 村里就有人说,看,人家没男孩怎么了,还不照样享福!看吴大娘家这样的,有儿子孙子怎么了,更遭罪,真是孩子越多越不行啊! 记者见到吴大娘和她的儿子儿媳时,吴大娘正在院里抱着大孙子家的小孩儿,一头白发在秋风中很沧桑地摇曳;儿子儿媳只是叹气,周芹瘦得皮包骨头,说自己还有头疼病,疼起来不能活,还掀开头发让记者看,裸露的几块头皮真真是让人看了心里打冷战。 来到隔壁,见到卢大爷老两口,却使人眼前一亮。老两口的家收拾得不亚于城里人,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卢大爷看上去就像一个离休干部,卢大娘依然红润的脸庞显得那么精神,整齐的头发看不见一丝紊乱。 这个村村委主任告诉记者,像吴大娘家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也真没有办法,只能劝劝,但效果不大,越是家里孩子多的,这种情况就越多。相反,倒是人家孩子少的,倒真是有福呢。 (三) 记者发现,在农村像吴大娘一家几个老人这样生活的,并不在少数。按照政策,有法定赡养人的,不能享受五保,也不能进敬老院。在农村还没有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像吴大娘和她的儿子媳妇这样的老人,只能苟且地活着,一旦丧失劳动能力,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省民政厅一位负责同志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问题也不少,而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能力差是最根本的原因。由于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民用于养老的积累少,农村养老96%以上不得不沿袭一贯的家庭养老方式。但近年来,农村青壮劳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老龄化提速,家庭规模缩小,有一部分农村青年赡养老人的义务观念淡薄,加上养老保障体制和老年福利服务业没有形成气候,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农村老有所养面临的实际问题,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乃当务之急。否则,吴大娘、周芹等老人的未来真的让人不敢想。⑩1 本报记者刘海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