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0年南社盛装迎客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昨挂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09:47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谭志红周智琛)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经过认真评选和严格审核,将茶山镇南社村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昨日,茶山举行隆重庆典,正式为南社挂牌,将这个800年的古村落公之于世。

  村民像过年一样热闹

  进入茶山,庆祝南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横幅随处可见,路边彩旗飘扬,气球高悬,一路指向南社。踏入南社,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路面干净整洁,锣鼓声远近相闻,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南社一片忙碌。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人们胸佩鲜花,在家门口成为嘉宾。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舞起狮子,时而腾空而起,时而匍匐于地,传统艺术与古老村落融为一体。小朋友们穿着节日盛装,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道路两边鸣号敲鼓,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婆婆们身穿运动服,在空地上练太极,幽雅而轻盈的动作与身后的古树和池塘相映成趣。20个年轻女子在篮球场上跳起了健美操,青春的活力与跳动的旋律为古村注入新的内涵。影剧院也没闲着,一台精彩的粤剧正在上演,台下聚集了百余名观众,看着笑着谈论着,外面的喧嚣并不影响他们的雅兴。

  南社的古建筑成了临时的展台。在简斋、晚节、照南等宗祠举行的书法作品展、美术作品展等7个展览,集中展现了茶山和南社的风情民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昨天的茶山属于南社。

  上午10时,庆祝南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庆典正式开始。当省建设厅副厅长房庆方和市长刘志庚一起为南社揭牌时,南社沸腾了。

  南社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社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位于茶山镇东2.5公里处,离东莞市区约15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为躲避战乱于1275年迁居南社,时年37岁。历明清近800年的发展,南社终成今日之貌:“前拱樟岗,后负马头”,水塘连片,苍山点缀,尽显岭南田园之美。

  古建筑群是南社的一大特色。文物专家称,南社的古建筑群包括30多座明清古祠堂和259间民居,代表了珠三角的水乡特色,是广东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全国罕见。南社古建筑群以中间长池水系为中心,依形就势错落有致,祠堂、民居、书院、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浑然一体。其中,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又是南社古建筑群中的精品。一砖一瓦,记录着800年的历史,一笔一划,讲述了30代的人情世故。

  南社有数百年重教之风。从谢尚仁起,南社将重视子女教育作为传统。据统计,南社曾有11人考中进士或举人,29人高中秀才。其中,大清武进士谢遇奇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由守备升至总兵,封建威将军。自恢复高考起,村里已有30多人考取大学。几百年来,南社村重教的传统远近闻名,为人称道。

  南社村是长寿村。村里有一座叫“百岁坊”的古建筑,飞檐斗拱,古朴壮观,建于明万历20年至26年(即1592年—1598年),相传是为纪念4位百岁女寿星而建。百岁坊旁还有一座百岁翁祠,是百岁老人谢彦庆遗命用自己的居屋改建而成,迄今已有420年历史。南社多百岁寿星,乃福源宝地,现有30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

  分区分阶段保护南社

  有谁能想到,此处佳境曾遭破坏?20世纪90年代末前,南社村民为保护家庙和祖产,按自己的意愿随意修复古建筑,在一些古建筑上出现了琉璃瓦、水磨砖、瓷砖等现代材料。部分被维修过的家庙、祠堂民风不再,古韵不存,不伦不类,甚至被用来圈养牲口。

  2002年7月,茶山邀请清华大学的专家对南社村做保护规划。专家们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南社村周围的景观和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老村周围被新房团团围住,放眼一望,高大的新房成了古村的背景;村内公共卫生设施、环境质量差,仅谢氏大宗祠和茶楼内新建有公厕,且只有村民知道,住宅院落内垃圾成堆,蚊蝇滋生;村内部分道路状况不好,街巷狭窄,许多原碎石和石板铺砌的路面已损坏;村落上空四面八方架设的电线如同蛛网,破坏了村落的整体形象,并缺乏消防设施。

  为保护南社原生的历史遗存,专家组提出了真实性、多样性、整体保护的保护原则。专家们提出将南社古村落及其外围规划为重点保护区和控制建设区,区别对待。重点保护区的范围分两片:一片除南侧外基本上沿原古村城墙内划定,另一片以关帝庙为中心划定,两片面积共计10.9公顷。此外便为控制建设区,面积约8.4公顷。

  同时,将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分为近、中、远三期。近期以抢救濒危建筑及改善道路、给排水、环境、卫生和消防设施为主,并停止在古村中建造新房。中期以改建或拆除重点保护区内不适当的新建筑,修缮和复建部分关键性古建筑,以恢复古村原状的完整性为主。远期以全面整顿古建筑群整体景观为主,拆除控制建设区内影响古建筑群整体面貌的新建筑,完成将部分古宗祠改为新的公共文化用途的工作。

  图:

  刘志庚市长(右)和省建设厅副厅长房庆方(左)为南社揭牌。谭志红周智琛摄

  南社村古民居概貌。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