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文学]在池中小径间跳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0:19 新京报

  

[世界文学]在池中小径间跳跃

  书名:《中国旅行计划》作者:苏珊·桑塔格

  译者:申慧辉等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9月

  定价:14.00元

  □书评人 古人云

  平坦的通衢在我看来是那样寡淡无趣,而花园水池里由大小不一石块间隔着做成的小径却散发诱惑,引人踏足其上,在跳跃与寻找间,不知觉到达彼岸。苏珊·桑塔格的文字,正好像这一道池中小径。

  生长在这一时代的爱好文学的青年,不可不知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名字。若要了解一个大师,便须读她的作品,如果《反对阐释》太严肃,《疾病的隐喻》太沉重,《火山情人》和《在美国》太漫长,那么幸好,现在有了这一册《中国旅行计划》。

  这本不足200页的薄册收集了苏珊·桑塔格不同时期的8篇短篇小说(或记叙性随笔),使我们只要愿意花上几天时间,就能够在苏珊的池中小径上轻快地跳跃,在谜题和隐喻的世界里摇摆沉醉———直到掩卷时才慨然醒觉,设下这条池中小径的思想大师已经离我们远去。

  苏珊·桑塔格2004年12月在纽约逝世,那个瞬间令全世界文坛哀恸,因为在71年的生命历程中,她用她的文字———更重要是文字呈现的思想赢得美国以及美国之外几乎全部知识界的尊重。

  无需介绍桑塔格的生平经历———或许是不该介绍———给文艺加入人为的注解是苏珊一向反对的。

  在她最著名的作品《反对阐释》中,苏珊·桑塔格指出:显露真相,反对对艺术和生活的简单化和冷漠。

  她强调,艺术不是一种可以翻译或破译的东西。观赏艺术品这一经历的目的不是为了说出其“真正的意义”,不要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世界,作品的价值绝不在意义当中,重要的是恢复我们的感觉,我们更多地看,更多地听,更多地去感觉,而不是强加意义。

  所以,我们不如由着苏珊的意思,去看、去听、去感觉她的《中国旅行计划》、《心问》、《美国魂》、《假人》……去体验她精心设下的那一道道池中小径。苏珊的长篇,充满思想的火花,而她的短篇,简直就是火花本身。她的文字耸动慑人,总会带着你找到刺激与兴奋,作品的形式本身就能把你的眼睛牢牢地攥在书页之上,比如说———事先告知谜底会被充满兴趣的解谜者诅咒,因此在这里我只敢做一个简单的引入———比如说《假人》,她只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人可以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会怎么样?于是想象力的空间被无限打开。再比如说《宝贝》,全篇都是对话,是一父母与心理医生的对话———哦,不对,不是对话,苏珊把医生的问话都藏起来了,所以我们在读它时,就必须稍花一点心思才能解开藏在文字后的令人惊讶的线索,引出一个震惊的结局……不做更多的“比如”了,在池中小径上跳跃前行的乐趣,留给游客自己。

  交叉小径的花园池塘,把人们引向何处呢?

  或许引向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珊的文字有一种谜一样的力量,在引人入胜的同时,让人不知不觉间陷入思索,这种思索,指向生存、指向价值。在《心问》这篇如追思悼文一般的小说的结尾,苏珊写道:“你们为事物哭泣,我却不会。我不想为自己哭泣,我还没有彻底放弃!”在大多数人迷失或沉沦的时候,苏珊清醒地坚持着,正因为这种坚持,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是西西弗斯。我紧紧托住我的石头。我知道会这样。不要劝阻我。”最后要说一说的,是小说集选来做书名的那篇小说《中国旅行计划》。毫无疑问,中国是苏珊的梦想之地,她的父母长年在中国经商,她的父亲死在天津,小时候的苏珊总是告诉朋友们自己出生在中国。然后在现实中,苏珊到达的离中国最近的地方是越南的河内。在她晚年时,她曾告诉来自中国的友人,她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反而使她无法轻率地踏足这片土地,“只是在我觉得中国之行对我自己,从精神上或人生上,或对其他人有利的情况下,否则我是不会去的。我不想仅作为一个旅游者去中国,那对我来说是不道德的”。在苏珊逝世半年多时,她的《中国旅行计划》终于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于大师,算是一个慰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