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费不足卡在哪(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0:45 每日新报

  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的突出问题。在拉动 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相对滞后。数字显示,自 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 22.5%,而消费仅增长 10.7%。

  本版摄影新报记者王健

  后顾之忧百姓都说“手头紧”

  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通过观察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能研究经济的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揭示发展规律。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从 2000年至 2004年,我国消费率分别为 61.1、 59.8、 58.2、 55.5、 53.9,呈持续走低趋势,去年降至改革开放 25年来最低点。

  如果说农民没有多少钱可以消费,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有点钱也不敢敞开消费。 48岁的倪维明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热水器维修工,他说:“在保质期检修一次,客户不用交钱,公司给我发 10元。过了保修期,客户要交 20元,我和公司平分。”他不是外地农民工,一个月可以净挣 1000多元,但一点也不敢花。“要给小孩攒钱上学。”

  不敢花钱不只是收入高低问题。张燕生是京城的局级干部,同样“不敢花钱”。这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坦言,凡是有后顾之忧的人,薪水不论多少,都不敢乱花,因为父母妻儿不一定都有稳定收入,医疗费用上涨、子女教育开支庞大及养老制度改革不明朗。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 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 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对于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是家庭负担中最主要的部分。

  行政性垄断消费需求的“抑制器”

  社会消费不足,物价自然低迷。奇怪的是垄断性消费品价格雷打不动、居高不下。住宅、通信、教育、民航等永远“就高不就低”。各大航空公司票价大战打得“吐血”,但“封杀”廉价航空公司时则“同仇敌忾”。春秋航空、奥凯航空“廉价航空”路断,海南航空低价票被“联手狙击”,是活生生的例子。

  近年来,经济学界一直有人在呼吁:解决消费不足的关键之一是将市场竞争引入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行业,让普通消费品价格切实降下来。

  日前在“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 2005”论坛上,提高天然气价格成为中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共鸣”:只有适当调高价格,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才能趋向平稳,最终有利于天然气产业“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国内液化气价格几乎上涨了 50%,南京、重庆等地许多居民在这个冬天被迫改用煤球。国内石油天然气价格低于国际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巨头却始终回避另一个不争的事实:较完备的“市场定价”需要由多元化的生产商、客户以及完善的管网市场作基础。而中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却基本为两三家石油巨头高度垄断的市场。

  张燕生说,不正当的垄断价格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制约最为明显。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主体正从少数巨富和集团向普通居民转移,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能源价格对开豪华车的人来说影响不大,但会使城市低收入家庭放弃天然气,农民则可能停止使用拖拉机而套上牛车。

  政府“会花钱”百姓才“敢花钱”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 10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28.15万亿元,同比增长 19%,其中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 18%,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 1583亿元,同比多增加 130亿元。

  2005年 8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 50个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下降,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 37.9%,较上季提高 1.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 4.5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认为,刺激消费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让百姓掏腰包”,而是“政府能够做什么”。“不能笼统说消费不足、储蓄过高。目前全社会储蓄确实高,但个人储蓄近年来变化并不明显。比普通居民消费不足更加厉害的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过高,该花的钱没有花、不肯花。”

  政府储蓄过多意味着公共消费不足,尤其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该花的钱没花。工业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品一般由市场提供,公共消费品则由政府提供。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的公共消费是政府最主要支出,占 GDP的比重在 30%左右。而中国这一比例相当低,以提出“拉动内需”口号的 1998年为例,这个数字为 1.5%。

  世界银行 11月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公共财政措施对扩大消费作用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知识推动型和更为公平分享的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开支从投资转向医疗卫生和教育,从物质基础设施转向社会基础设施,将直接降低国民储蓄和投资,扩大消费,同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