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从此拥抱海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2:22 新闻晚报

  今日的世界,开放的世界。

  谁与她的联系越紧密,谁的城市发展越快速。

  明天,洋山深水港一期将正式开港,上海从此拥抱海洋。这座因地理优势曾经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再次大笔挥墨抒写新的篇章。而这种与世界更开阔的联

系方式,也将使整个长江黄金水道与世界的连接更紧密。

  [改变]已经开始

  本月起,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两条欧洲航线从外高桥调整至洋山作业,改变了只装半船货物的局面。得益于这一调整的,不只中远一家。记者在港务集团发出的航线调整通知上看到,共涉及13家船公司。事实上,洋山港一期投入使用后,原本在外高桥码头(一期至五期)的欧洲航线全部迁至洋山港。

  迁移的理由,就在“深水”两字上。上海港原有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和进港航道水深严重不足,这已成为制约上海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瓶颈。专家对世界排名前15位的船公司近20年来下水的船型进行分析后预测,到2010年,每艘船5600箱以上、吃水14米的船型将达到55%-60%;到2020年这种船型将达到65%-70%。而目前,长江口航道水深仅为8.5米,黄浦江内港区水域窄小,现有港口可以进的船型比较小,只适应第三代第四代集装箱船,而且有的还要趁潮进入,涨潮的时候进入容易些。世界主要船公司在欧美干线上的超巴拿马型,有时只能在原有的航道装半船货物。

  如今,洋山港15米的水深能保证这类大型集装箱船全天候进出洋山港,上海港的国际竞争能力可见一斑。

  城以港兴。洋山港的开港不仅解决了上海港的深水瓶颈,也为上海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发展书下关键一笔。航运中心会带来巨大的物流,物流带来贸易,贸易带来金融需求。

  [改变]始于9年前

  1996年9月,洋山深水港开始前期工作。前后6年时间,上千位专家、科研人员反复论证,如今保留下的专题研究资料就有2吨重。

  2002年4月8日,昔日宁静的洋山打下了第一根桩。最困难的就是这3年半的建设时间。

  整个洋山港一期包括3大块:一座长达32公里的跨海大桥、拥有1600米码头岸线的港区工程、临港新城芦潮港辅助作业区。

  工程之大之难,难以想象。茫茫大海上,不仅横空飞架一座大桥,而且围海造地,从海拔负22米的深水中“生”出一片海拔正7米的陆地,从没有一滴淡水、一根电线,到建起2座4000立方米的水库和11万伏变电所。难怪工程再艰苦,建设者还是特有成就感,“好像我们在造一座城市”。

  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如今洋山深水港一期港区工程已建成5个深水泊位、15台红色桥吊,这些起重达65吨的“大力士”可对付世界上最大集装箱船的装卸。港区一期设计年吞吐能力220万标准箱,预计实际吞吐能力可达300万标准箱以上。

  [改变]还没结束

  1400米岸线的二期工程已开始建设。目前,围海造地的陆地区域也基本形成,至今,已挖出2500万立方米泥沙用于填海造地,使小洋山岛陆地面积在1.7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增加了1.53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面积相当于100个足球场大小。

  根据洋山港总体规划,至2010年,北港区(小洋山一侧)可形成10公里左右的深水岸线,布置30多个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以上。按目前上海港1800万标准箱的年吞吐能力,5年后可使申城港口“肚量”翻上一番。

  洋山港的开港同时又是中国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一个国家战略。在东北亚国际航运竞争中,枢纽港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果洲际航线以第五代集装箱船为主的话,这种船停靠的港口是不多的,因此在东北亚,大船一般只会选择一个枢纽港。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枢纽港,就无法形成航运中心,这不仅关系到上海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

  洋山港的吞吐模式又是以实质性运输为特征而展开运行的,这就为长江黄金水道增加后续运能拓展了空间,为长江三角洲新一轮的产业能级提升提供了引擎,形成长江流域新的产业辐射中心。

  洋山深水港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上海南汇芦潮港东南,距离南汇芦潮港27.5公里,距离国际航线104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合理港址。规划至2020年,北港区(小洋山一侧)可形成10公里左右深水岸线,布置30多个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以上。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芦潮港,北与A2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建成后的东海大桥是我国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再加紧急停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时速为80公里。作者:□晚报记者 时晔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