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某些“法律精英”将何以教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3:38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李斌

  在现今的法制体系下,对两个情节惊人相似的案子作比较阅读,是一件颇具娱乐性的趣事:“被抢的哥撞死劫匪,法院终审判决的哥入狱服刑”(《潇湘晨报》8月31日),当天笔者曾就此发表“看还有谁敢同歹徒作斗争?!”的评论,结果在网络论坛上引起广泛的争议。某些“法律精英”引经据典,送上“法盲”、“愤青”的帽子若干,笔者囿于自身并

非法律专业人士、学识浅陋,对此讥称实在诚惶诚恐,无以回应。但看到“男子见义勇为撞死劫匪判无罪,市民起立鼓掌”(《成都晚报》12月8日)的新闻,再与前述新闻仔细比较,实在忍不住要提一个疑问:某些“法律精英”将何以教我?

  “法律精英”高声呼喊不要以暴制暴,现实是敢以暴制暴的人还真不多,大多都是忍气吞声了,谁都知道我们的社会风气在每况愈下。站在法治的角度,司机把劫匪撞死了,可能属防卫过当。但站在人情的角度,司机的作为大快人心,在劫盗猖獗的当今社会,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法律的存在应该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生活秩序,法官应该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对个别的案例作出合乎法理,合乎人情的判决。如果法律只是为了法治而法治,那么,即便是公正的,却只会让人们面临抢劫事件时明哲保身,势必令劫盗更无所忌惮,可想而知,人们的生活秩序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不堪局面。

  或许,最正确的立场是:从情感的角度看,坚定地支持见义勇为者。从理智的角度看,首先要树立起法治的观念和意识;其次要把见义勇为和行为过当严格地区分开来;第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具体的判决时,要充分地考虑导致的社会效果。

  一句私房话=3万元月薪

  1999年风靡全国的畅销书籍《绝对隐私》引发了国人对隐私权话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互联网的普及则使得隐私权保护问题变得复杂起来。“MSN聊天私房话被公司监控,上海某国际银行白领毅然辞去月薪3万元工作”(《新闻晨报》12月8日)的新闻证明,在今天的职场,要捍卫隐私,代价是多么的昂贵。

  “一句私房话=3万元月薪”等式的诞生,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里对隐私的理解并不是太透彻,只认为是不可公开的秘密,很少去寻求法律的保障,而不像西方国家的民众将隐私视为是一种受保护的权利。所以面对单位的“理直气壮”,新闻中的当事人只是选择愤而辞职,并未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介入。

  但当事人的辞职,更大的可能是因为诉诸法律也看不到取胜的希望,在涉及到隐私权的争执时,雇主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只能忍气吞声。有专家指出,我国现行有关立法对隐私权的独立地位未予确认,实践中通常把侵害隐私的行为作为侵害名誉权处理。具体到劳动领域内,一方面针对雇主的秘密信息,国家制定了很多保护手段,如商业秘密法、知识产权法等等。另一方面,目前的劳动法只规定了劳动者损害雇主秘密信息权利的法律后果,而对劳动者隐私权的保护却规定甚少。

  私人生活遭受他人侵扰、人性自由和尊严被侵犯的情况不断发生,而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却未能与时俱进。显而易见,新闻中那位白领“无言的结局”不会是个例。

  不如让“敬老院”退休

  12月中旬,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即将揭晓,当此关口,一场关于“院士制度存废”的争议猛然袭来:“众院士炮轰院士制度,前院长建议取消现行院士制”(《南方周末》12月8日)。

  这条新闻中院士所说的问题可能地球人都知道,可为什么从院士口中出来才能成为轰动的新闻?依稀可见有“院士”崇拜的意味。在学术浮燥、腐败的环境滋养下,“院士”当选者有了诸多名号:“高收入者”、“万能人”、“特权阶层”、“不用退休”、“拿高额津贴不用上税”等等不一而足,院士群体俨然高级“敬老院”。要取消“敬老院”,这个问题牵涉到更复杂和深远的职称评审制度、科技奖评审制度等学术评价体系领域的革新,笔者只想就院士终身制说道说道。

  院士再神奇,也摆脱不了“他首先是人”这一规律,因此必须遵从自然规律。老实说,某些老人家一生的确成就杰出,但在目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你让一位七八十岁、可能连生活起居都要让人照顾的老人去跟随该学科的国际科研前沿,真是难为人家了。科研还是要靠年轻人的,可那么多老人压着,年轻人怎么上来?

  笔者的看法是院士不必取消,只要取消院士的终身制就行了,毕竟院士的称号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来说,还是一种有意义的激励机制。当务之急是所有的院士到了65岁以上就应该退休,改称荣誉院士,不再享受津贴,不再享受特殊权利。干部终生制都已废除,院士为何闹特殊?不如让老人家安享几年天伦之乐,而不要成为一艘巨大的沉船挡在新船的航道上。如此,中国科学的冬天(院士队伍壮大了,科技竞争力下降了)或许可以嗅到一丝春天的气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