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肝胆篇:呼唤“文质彬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4:28 今晚报

  旅居美国多年的一位朋友最近回国探亲,他说,楼高了,马路宽了,城市更漂亮了,可对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了却颇有微词。我听了心里不舒服,本来想听他夸奖几句,没成想他却来了个一时语塞。

  送走朋友后,我翻来覆去地想,怎么也不能说素质更差了,只能说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相比,人的道德文明建设滞后了。我们生活在这种滞后现象中,习以为常,觉不着了;

而从外面来的人,下车伊始就感觉出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物质文明的不协调。

  朋友的提醒使我想起孔子说的“文质彬彬”。“文”是指文采,文气:“质”是指质朴,实在;在待人接物行为上,两者搭配得当谓之“彬彬”。所以“文质彬彬”是“君子”应有的行为风范,是良好的国民素质的表现。不过在旧中国,劳苦大众不是“君子”而是“野人”,他们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他们在呐喊,在反抗,故不能在行为上文质彬彬。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说得很对。不过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句话被“造反派”千万次地引用,为他们的武斗和野蛮行为寻找理论依据。那时候语言和行为越粗野就越革命,仿佛粗野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斯文是资产阶级的臭毛病。那时候一声“我是大老粗!”犹如广成子手里的翻天印,只要祭起这个法宝,任谁也得稀里哗啦,落荒而逃。如今“文化大革命”虽然已被否定,但是它养成的粗野言行习惯并没有消失。

  在现实生活中,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的现象随时随处可见。

  在银行和邮局里,与国际接轨,画上了1米线,但是许多人视而不见,还是前胸贴后胸地挤着,不给别人留一丁点空间。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饭店里,高声谈论,高声劝酒,达到多少分贝没有测量,反正叫人难以忍受。友人最近去了一趟澳洲,回来说人家那里空气新鲜,人少,不挤。这话不假,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人家那里若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立刻就说excuse me!(对不起),好像条件反射似的。咱们这里人多,做到不挤很难但是挤了别人说声“对不起”并不难,可惜我们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我们的习惯是挤你没商量。

  凡此种种,不是和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已经大大改善了的物质环境很不协调吗?朋友提到“人的素质差”也不为过分吧。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主要是指经济建设,在国民素质上,我们还远远没有崛起。须知一个大国的国民,在言行上,无论对内对外,都应是文质彬彬的。这是文明礼貌的要求,也是自信心的表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