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业科技领跑现代农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8:02 人民网

  让农业科技领跑现代农业,这是黑龙江垦区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近年来,垦区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实现经济效益30多亿元。

  模式化栽培:1+1>2

  在黑龙江垦区采访,记者听到了一个较为新鲜的词汇:模式化栽培。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局局长马德全告诉记者,所谓模式化栽培,就是由农业专家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综合组装起来,形成一个个种植模式。农户只要严格按照这个模式种地就能获得高产,避免了面对多种农业新技术不知怎样使用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据了解,依据不同生态类型,黑龙江垦区因地制宜推广了十大栽培模式,其中四大作物的模式化栽培最为普遍,即大垄密、深窄密、行间覆膜的“两密、一膜”的大豆栽培模式;早播、节水灌溉、秋整地、秋施肥、高密度、高肥量、高标准的“一早、一灌、两秋、三高”的小麦栽培模式;大豆茬原垄卡种和行间覆膜的“一卡、一膜”的玉米栽培模式;品种优质化、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和叶龄指标计划管理的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模式。

  可别小看了这些栽培模式,这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出来的模式化栽培,其实是一种集成创新,起到了1+1>2的作用,为黑龙江垦区的粮食不断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水稻的“三化一管”栽培模式,是运用了胚乳营养转化理论、器官同伸理论、叶龄模式理论及生理生态诊断理论等许多世界上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综合组装而成,突破了在中国北纬45度以北地区不能种水稻的传统理论,促进了黑龙江垦区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垦区的水稻由1984年以前的平均种植面积21.6万亩、亩产260斤,迅速发展到1999年以后的连续六年“双超千”(面积1000多万亩、亩产1000多斤),创造了中国寒地水稻发展史上的奇迹。

  马德全还告诉记者,模式化栽培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的。2005年,垦区在农业上重点开展了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水稻五大作物高产攻关示范活动,旨在探索更加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经过省内外专家实收实测,五大作物高产攻关活动成效显著,其中海林农场750亩小麦平均亩产560.4公斤;八五二农场550亩大豆平均亩产299.2公斤;查哈阳农场1117亩水稻平均亩产753.3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标准化:工业化理念的触角

  金秋时节,记者在建三江七星农场职工张景会的家庭农场,看到一簇簇水稻仿佛按固定尺寸制造的一样,长得齐刷刷的,秧顶的穗头也齐整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600多亩连片种植的稻田里,一块块叶龄标记牌和作业流程卡错落有致。张景会自豪地说,他这稻田是按工业化理念种植的,整地、选种、播种、管理、收获全程采取标准化生产措施。这两年,水稻亩产都突破了700公斤,亩效益超过500元。

  简单地说,农业标准化,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工业化生产的概念,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都做到制定标准、按标准实施。据了解,黑龙江垦区是全国农业标准化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无论是农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农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并且已从单一的栽培技术标准,扩大到加工、销售、投入品施用等各个方面。目前,这个垦区制定的319项包含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全作物,3300万亩耕地全面积,种、管、收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四全”农业生产管理标准,被大范围推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分散的千家万户坚持农业标准呢?黑龙江垦区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一是以服务为核心,强化统的功能。如这个垦区的种子机械加工率、包衣率、统一供种率均达到100%,高于全省30-40个百分点。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规范标准化作业。如采取竞标方式,让作业最标准的机车为农户代耕代种土地。三是政策引导。与种植户签订承租土地合同,凡是按标准种地的农户可享受一定的政策待遇。四是示范带动。用采取农业标准化获得巨大效果的先进典型,来引导农户按标准化生产。

  2005年,是黑龙江垦区农业标准化达标年,在春种、夏管、“三秋”三个阶段开展竞赛达标活动,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提档升级。当地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拉下脸、瞪大眼,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过去很多农业管理的难点因此迎刃而解。记者在很多农户家中看到了一个农时卡:4月15日前完成小麦播种;5月15日前完成大豆、玉米播种;5月26日前完成水稻插秧……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标准化开始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有6个农场先后成为农业部“农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试点。无论何时何地,消费者只要轻点鼠标,便可在互联网上清楚地看到,其想要选购的无公害农产品的图片和生产企业、产地土壤水质、生产过程中的肥药投入等详细情况。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按产品批次追溯到具体种植户和具体的地号。

  新技术推广:不竭的增产源泉

  黑龙江垦区对农业新技术情有独钟,仅“十五”以来,就依靠自主创新实施农业科技课题167个,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8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5项。目前,垦区的种植业已全部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使垦区粮食增产20%。

  2005年,黑龙江垦区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突破口,重点推广了保护性耕作、行间覆膜、综合抗旱、水稻叶龄诊断、酵素有机肥应用、水稻培育壮秧、水稻机械分段收获、大豆根瘤菌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宽垄轮卡高产栽培综合配套十大农业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0万亩,亩节肥5元;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600万亩,亩节本降耗20元;实施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病虫害防治面积1000万亩。水稻“两段育苗”移栽技术经过试验,单产已经稳定在800公斤以上。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黑龙江垦区的每个水稻种植户家中,都有一张总局农业部门免费发放的“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一位稻农近乎神秘的告诉记者:“有了这张图,我就可以控制水稻生长了,让它什么时候长,它就什么时候长。让它长几个叶,它就长几个叶。”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由北大荒水稻专家徐一戎等科技人员,围绕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应用叶龄诊断模式理论,组装形成的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规范,使水稻由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目前,全垦区应用面积累计达1046万亩,平均亩增产44.36公斤,增收节支总额达6.09亿元。

  为让新技术快速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科技示范战略,实施了百亩试验地、千亩示范田和万亩展示区的“百、千、万”工程。目前,这个垦区建立和完善科技示范园区60个,科技示范带2700多公里,示范面积600多万亩。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各地领导干部都把农户请到示范田,给他们讲农艺措施,讲增产机理,讲投入产出效益账。

  黑龙江垦区还全面开展了科技入户工程。17个科研院所、9个技术推广中心、104个技术推广站、18个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组成的科技大军,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科技推广网络和服务体系,达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要领直接到人、科技成果直接到田的效果。“十五”以来,黑龙江垦区累计投入科技推广经费1006.5万元,实施科技示范推广项目22项。科技推广效益年均4.6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农业科技释放了黑土地的巨大潜能,使黑龙江垦区的粮食单产逐年攀升。2005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综合平均亩产达359.3公斤,比上年增长7.8%。四大作物的单产水平均比上年提高,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18.4公斤、290.5公斤、486.3公斤和173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0.9%、19.2%、10.8%和2.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