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西宁12月9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5年前在一片荒河滩上以10万元财政启动资金起步,通过搭建引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今年11月已完成各类投资27.6亿元,发展成为西宁市的新兴工业区。开发区实现较快发展,得益于西宁市改革投融资体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长期以来,西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青海省副省

长、西宁市市长骆玉林说:“加快西宁发展,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引进发展资金。”近年来,西宁市优化投资环境,通过自筹、贷款、招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吸引资金。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资金缺乏一度成了其发展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开发区首先与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得到6000万元滚动资金,接着建行、工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陆续进入。通过与银行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开发区得到9亿元贷款作为开发资金,为自身迅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全线贯通后的青藏铁路即将投入运营,为西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西宁城东区集中了火车站、汽车站、货场、海关等单位,素有西宁“旱码头”之称。区委、区政府一直想要改变这里马路市场多、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脏乱差”状况。但由于区财政收入少,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困扰。城东区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共融资数千万元,先后投资建设王家庄小商品批发市场、韵家口菜蔬集散地、勤奋巷市场,并实施火车站西广场改造等项目。

  引导资金投向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是西宁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亮点。以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政府引导社会资金重点向发展生物技术、藏药、高原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倾斜。目前青海规模最大的藏地毯企业———多巴藏地毯有限公司就是政府利用原有的厂房与青海藏羊“大白毛”资源优势,引进省外3000万元资金发展壮大的。3年前,青海省政府批准在西宁设立“生物科技产业园”,省市两级政府驻园,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目前,园内已有60家生产企业、80户流通企业落户。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占恩说,园区的投资方式之一是:先由经贸部门帮助投资,企业赚了钱再购回政府所持股份。“中国伊佳·布哈拉”民族用品公司副总经理法小瑜介绍说:“管委会投入我们公司6500万元,不用几年,我们就可以购回控股权。”

  专家点评

  西宁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探索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西宁脚踏实地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十五”期间已初步形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信贷投资、支持企业直接投资、鼓励民间投资以及内部投资与外部投资、社会投资和金融投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为富民强市提供了支撑。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景晖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0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