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踏访济水(笔墨山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葛道吉

  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中原大地曾奔流着一条清澈的大河———济水。

  《尔雅·释水》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济水这条碧水清波、独流入海的大河,历史上曾有过大紫大红的辉煌,同五岳独尊的泰山一样,受

到过帝王隆重的禅封。唐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加封四渎,“封江渎为广源公,封淮渎为长源公,封河渎为灵源公,封济渎为清源公。”河南济源市现存的祭祀济水的济渎庙,占地近200亩,保留着70余间宋、元、明、清时期高大的建筑,可以想见它昔日的兴盛繁荣以及人们对它的尊敬和崇拜。

  据《尚书·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又北东入于海。”据史书记载,王屋山上云气化成的水,滴到天坛峰西崖下的太乙池里,潜流百里,到达平原涌出为泉,是为济水的源泉。济水在“四渎”中的独特之处是“清”,济渎庙山门称“清源洞府门”。济水独运长波奔流而东的时候,不愿和黄河浑流,便潜流地下。白居易《题济水》诗云:“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尽管今天我们见不到这条清清河流了,但往昔济水河畔的城市依旧深情忆念着她:济源、济南、济宁、济阳、济州、济阴……济水从王屋山下直贯大海时,水波中荡漾着一串串老愚公移山的故事,并把济源万泉寨的祝福与问候带到古荥泽,带到巨野泽,带到东阿井,带到大明湖和趵突泉,因此这些城市的名字,凝聚着济水的历史沧桑,记录着济水的品德,是济水的丰碑。

  荥泽(今河南荥阳市)为古济水中上游的一座大湖泊,公元前206年开始的楚汉战争,最后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内的滔滔清流便是济水,成为当时重要的漕运要道。济水入巨野泽(今山东省巨野县),巨野便成了当时水运交通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地区。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溃决使河道南移,巨野泽水域面积不断增大,《水浒传》里所说的已汇成八百里梁山泊,便是济水所注。当时的济州(今济宁),港汊纵横,莲苇绵蔓,地势的险要便成了农民起义军聚众的地方。再次登上梁山的峰巅,放眼处,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湖泊已成记忆,清晰可见的是文明的城市和现代化的气象。

  济水,浸润了大地,像一位温和慈祥、宽厚仁爱的老人,或平地开源,为河为渠,或穴地洑流,为泉为井,用自己无声的隐遁换取岁月的变换和人类的文明,功德无量!

  在东阿县,最值得炫耀的便是享誉海内外的传统名药阿胶。此阿胶就是用济水熬制而成。阿胶厂展览大厅的墙壁上有一块牌子,上书古人的一段话:“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阿井之水让东阿人很是神气、自傲了一番。

  踏访古济水,接触最多的是关于古济水的文字记载和沿岸城市的名字记忆,自然有无限的亲切感在胸,而泉城让人的感动更非一般。《水经注》云:“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泺即趵突泉之古名。难道不是济水孕育了清泉石上流,风流似江南的泉城吗?古济水在泉城之北悠然东去,故产生“济南”之名。济南之所以为泉城,其特色自然就是水了。72名泉,泉泉喷涌,大明湖水天一色,更有与水有关的城池街市,如舜井街、曲水亭街、东流水街、王府池子街以及娥英河、五龙潭、罗姑井等,谁能说千百年来不是济水仍在洑流喷涌呢?

  在济阳,济水遗风犹存。登上高高的闻韶台,便进入清流、扁舟、水鸟、垂柳映衬的图画中,难怪孔老先生在此闻韶乐而三月失了肉味哩!陶醉之余,寻觅昔日的风韵,虽不见水光船影,却别有一番滋味。

  济水源于荒古,衰于秦汉。在先秦至两汉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河南、山东一带主要的河流只有济水及其支流,那时的黄河冲出小浪底最后一道峡谷,在温县和原阳县之间折向东北,流经新乡、安阳和河北省的沧州,在天津入海。因此,先秦以后的千年间,是古济水哺育了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济水没有消失,沿岸的城市永远铭记她的功绩。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0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