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摩托骑士永远狂飙在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00:09 重庆晚报

  在交通拥堵的重庆,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汽车无奈熄火,摩托车却机巧、灵活地穿过夹缝,到达目的地。

  上世纪80年代末,重庆城的摩托车还不多。摩托车跑在街上很是趾高气扬,漂亮姑娘也以搭载摩托为荣。因为能拥有摩托的人,一定是荷包里有钱的。车手尽管没有摩托车跟着,走哪也都愿意抱一只头盔,以示身份,但没过几年,摩托车手就如摩托一样很家常了,

而近年,由于摩托车安全性能上天生的弱点以及经济型轿车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庆人逐渐冷落了这种交通工具。不过,就如同美国的“哈雷崇拜”一样,有那么一些重庆崽儿却依旧迷恋于摩托车的血性与狂野……

  一群自由集结的骑士

  “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期,摩托车最能显神通,就像瘦子和胖子赛跑一样,总能把一辆辆大车抛在身后。”摩托车手游虎跨在自己的爱车上,神情得意地对记者说,骑在摩托车上“兜风”的感觉很棒!

  游虎是重庆急救中心一名普通职工,除了把工作时间交给单位以外,业余时间他几乎都花在了摩托车旅行上。游虎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哈雷”精神的越野人,最忠诚的伙伴就是自己心爱的摩托车,寻求穿越人迹罕至的旷野深山是他们永恒的乐趣。

  事实上,行驶过100年的哈雷摩托车,浓缩了美国一个世纪以来品牌的发展历史。不同于可口可乐、麦当劳,哈雷品牌创造的是一个将机器和人性融为一体的精神象征,并深刻影响了其目标消费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衣着打扮。如今,在越来越国际化的重庆也出现了游虎这样崇拜“哈雷”的摩托车一族。这些戴黑色头盔,着黑色紧身皮夹克的摩托车彪形汉们,经常是排起长长的蛇阵,风驰电掣般地穿行于城市的街头和宽阔的公路。哈雷·戴维逊的自由精神就这样被他们文在了自己的皮肤上。

  游虎和一帮摩友一起成立了重庆自由骑士摩托车俱乐部。这是一个自发性的民间组织,每周四的夜晚,成员们会在枇杷山公园聚会,所有活动都是大家自筹资金,利用业余时间来开展。这个组织之所以建立,就是因为大家有着相同的爱好,喜欢骑摩托车越野旅行。其实,摩托车自驾游并非新生事物,从摩托车诞生起,无数的摩托爱好者都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有人甚至用了生命来祭奠。在城市里生活久了,不免会觉得紧张压抑,骑上摩托奔跑在郊外的公路上,“感觉是一场自由的游走”。

  车迷中,休闲一派举足轻重。他们来自各种行业各个阶层,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各种专业人才,老中青的男女皆有。在这里,摩托车不单单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精神载体”。玩摩托车的人中,实用派的算不上真正的车迷。他们买车的用途、动机十分简单,有两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就够了。而真正的车迷是在休闲娱乐派、运动派及飚车派里。他们才是摩托车消费时尚潮流的引导者和摩托车文化的倡导者。

  “也许会有人对我们的举动表示不理解,守着安安生生的日子不过,却喜欢跑到深山荒野去自找苦吃。”作为俱乐部主任的游虎说,对于他们来说,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才能寻求到真正的自我,“因为我们是真正的越野者”。不久前,在前往武隆郊外野游的路上,数十辆摩托车,一片耀眼灯光,轰鸣声山响,庞大的队伍几乎让整条道路都在震颤。车手个个穿着印花短袖黑T恤,牛仔裤,黑皮靴,长发如乱草。“我就喜欢公路上风驰电掣的力量与浪漫的结合,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时尚与独立感,”游虎说,骑着摩托车去长途旅行那是一个“很男人的事情”。

  事实上,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本来和自由没有必然联系的,由于哈雷在漫长的产品变革和市场推广中,机车本身的造型、轰鸣声、马力和速度感融合为一体,逐步通过哈雷这一品牌将美国人所崇尚的个人主义投射到摩托车上。而重庆的摩托车手们也正在以摩托车为载体,努力打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自我发现的万里之旅

  电影《摩托车日记》里面,讲述了格瓦拉驾着摩托车穿越拉丁美洲的旅程。游虎很喜欢,因为他也有过那样“一段自我发现”的旅行。

  成都出城的地方,算是川藏公路起点,游虎要从这里开始驾着摩托车前往拉萨。那里有很大一幅蓝底的路牌,指明了川藏公路与成温公路的分岔。太阳很大,但不热。最初迎接他的是美丽景象:要么是青绿的山脉,要么是蓝天下的田园风光,“一路上,我都在为这有点疯狂的摩托车之旅肆意狂喊”。随着摩托车穿州过省,前路变得越发崎岖,天气的变化还是其次,一路上扑面而来的艰难路况让游虎感到了行进的困难。

  到天全以前是一条纵深的大峡谷。对面的高山直逼逼地倾轧下来,公路下面的青衣江白浪翻滚,情形很像杂谷脑河在米亚罗那一带,但这绝佳的公路又让人想起九寨沟到平武的河谷。

  游虎到了西藏境内的第一个县城:芒康。芒康算是个交通要地了,赫赫有名的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里交汇。游虎说,那天他骑着车子在芒康来来回回跑了两三趟,挑来挑去最后住到了武装部招待所。住下来才知道县城里面居然用井水!更别说洗澡了。

  芒康以后是一段最刺激的历程:到下一个县城左贡之间将跨过澜沧江峡谷,翻越三座大山,其中包括川藏线上的最高峰,海拔5100米的东达拉山。很早以前瞎翻地图时,这里密集的山口就让游虎浮想联翩,热血沸腾,变成了现实之后,游虎才发现,“一切顺利。”

  在海拔4839米的怒江山口,游虎感觉很好。怒江山也叫业拉山,山口的旁边是一些石灰岩的小山,甚至还有个中空的洞。云雾生处是一些红灰色的赤裸裸的山脊,很漂亮。“但是由于没有太阳,照片拍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怒江山是“川藏线上第一大天险”,非常“雄壮”。游虎说,开始他还没看出眉目来,可是当从两边小山的夹缝中看见前面山坡上的一些弯弯扭扭的公路时……喔呀呀,这叹息只有李白在《蜀道难》中的“噫嘘唏”可以相媲美……看看前面的山坡!山坡上的公路!游龙走蛇一样盘盘绕绕,爬满了所有地方!“太壮观了!我现在找不出更合适的语言来表明我们当时的心情,对于我,看见这样的公路,只能用膜拜来形容。”游虎说,只有在最伟大的山水间人类才能创造出同样伟大的奇观!

  就那样盘啊,绕啊,滑行,飞翔,从天堂向着深渊俯冲,像活塞在汽缸里振荡……怒江山的弯道之多远远超出了车手们的意料。原来想也就是这片山坡吧,哪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山坡下完了,公路钻进了山沟继续下降,同样是一层叠着一层的弯道,一样的豪放,一样的繁复,似乎永无止境,唯一不同的是弯道左右摆阖的幅度更小了,这像是公路这条巨蟒在更紧张的盘曲着,时刻准备挣脱了群山的束缚跳出大山一样。

  怒江山的下山弯路大概盘曲俯冲了30多公里,然后一头扎进怒江峡谷。从金沙江到澜沧江,再到怒江,一个比一个荒凉。太阳也出来了,白色阳光下白得刺眼的怒江峡谷,两边的石头山上寸草不生,公路完全就是在山中间凿出来的一条栈道。在公路上骑行,就像走在一个采石场里面一样。上下四壁又反射着阳光,轰鸣声在里面空空地喧嚣。游虎在他的骑车笔记中这样写到:“后来沿怒江,山极荒,极热,极野蛮。”句句真言。游虎说,在那些山坡中上坡狠劲发力的动作成全了他回忆的经典。

  过蜀道、翻秦岭、驰秦川、跨黄河、过三省、抵银川;骋河西走廊、穿柴达木盆地、越过昆仑山、飞过唐古拉,青藏高原风和雨,单骑万里云和月。历经十多天如梦的旅程,游虎终于站在了地球的第三极——西藏。

  在“摩托文化”中变得精彩

  “以前对很多事都患得患失,但这次出行让我有了很大转变。”游虎说,因为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危险,才感觉到旅途中的精彩;见识了更多人艰难的生存状态,才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值得珍惜。“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摩托车的自由和狂野”。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骑乘“哈雷”牌摩托车的爱车族,也是当地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偶像。拥有一辆“哈雷”牌摩托车,如同有了赛车王子舒马赫的驾乘宝驹,令人们为之艳羡。寓意自由和个性自我的哈雷品牌给摩托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和品牌联想,即使重庆的摩托车爱好者根本没有驾驶哈雷摩托车的经历,但他们也希望从这个被延伸的品牌中体验到独立、自由和野性的美感。

  正因为如此,重庆才开始兴起了“摩托车文化”,并且成为时髦话题之一。摩托车到底“文化”在哪里?有人说,摩托车俱乐部的兴起,就感觉有摩托车文化的意味。“和国外许多哈雷摩托俱乐部一样”,游虎告诉记者:“我们的俱乐部会员都是来自各个消费阶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喜欢和认同摩托车,喜欢它的风格与彰显个性的文化特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存因为驾驶摩托车而变得精彩。”

  我们这座城市的摩托车文化是否存在,我们不敢妄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摩托车文化,早已超越了摩托车本身,它由人创造,但确又悄然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记者联系:13883057471)

  记者陈贵

  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